張紅珍高興地展示煙田套種蔬菜。
1月28日,雖然天氣寒冷,但湖北省咸豐縣朝陽寺鎮雞鳴壩村煙農張冰、張紅珍夫婦心里卻是熱乎乎的。他倆放下手中的農活,與前去了解冬耕生產的高樂山煙葉收購站副站長張紅圍坐在火爐旁,饒有興趣地聊起了煙菜套種、減災增收的事。
心靈手巧、勤勞上進的張冰、張紅珍夫婦原本是南下的打工族,去年,疫情耽誤了他們外出務工的行程。當夫妻倆尋求就近發展時,負責雞鳴壩村煙葉生產、收購的煙葉技術員張紅去了他們家,告知縣煙葉分公司吸納有生產管理水平的能人種煙的消息,給他們做起了租地種煙的思想工作。
“耕地、育苗有專業化服務隊幫忙,生產、管理有技術員‘保姆式’指導服務,種煙增收這條路值得走。”經過走訪鄰里煙農和深思熟慮,夫妻倆感到租地種煙是一條好門路。
去年春天,夫妻倆拿定主意種煙,在張紅的指點和幫助下,擇優租賃了適宜機耕的70畝土地,與煙草部門簽訂合同種煙,成為職業煙農。
他倆在每個環節都嚴格按照咸豐縣煙葉分公司制定的技術方案開展生產,但持續強降雨天氣導致煙田嚴重受災。
張冰、張紅珍看在眼里、愁在心里,煙葉栽到地里后,這“鬼天氣”猶如一盆冷水,澆滅了他們種煙增收的希望。
災情出現后,咸豐縣煙葉分公司立即啟動災情響應機制,核查災情、慰問煙農,指導抗災自救工作,組織保險部門核災理賠,千方百計降低煙農損失。
煙葉交售結束后,夫婦倆一盤算,種70畝煙葉的收入,受災情影響,進入“腰包”的少于預期。在夫妻倆愁眉苦臉時,張紅又走進了他們家門——
“兄弟,煙葉采烤結束后,不妨在將要閑著過冬的地里種菜試試吧,反正不需要額外再花租賃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張紅勸說下,夫妻倆動心了。
老天爺真是作弄人,在他倆拿定主意要在煙田里種植大頭菜的時候,又下起了連陰雨。季節不等人,他倆搶晴天、戰雨天,請來勞動力,在20多畝煙田里播下了大頭菜種子。
有著扎實種菜技術的張紅義不容辭地當起了他倆的“兼職”技術員,指導他們“如何種”“怎樣管”“怎么銷”。
一個多月后,張冰、張紅珍夫婦種在煙田里的大頭菜陸續上市,賣上了好價錢。
“大哥你再喝點水。”張冰招呼著張紅。
“最大的大頭菜一個有兩斤重,最小的也將近一斤重,一畝地產2000個,按單個一斤半,每斤1.5元算……”欣喜之余,張紅珍掰著指頭算起了收入賬。
“別只顧嘰嘰喳喳地算‘婆娘賬’,算算除了投入成本,銀行卡上還能剩幾個‘銀子’?”張冰迫切想知道煙田套種的蔬菜到底能凈賺多少錢。
“除去買種子、肥料和請勞力等開支的14000多元錢,還能有8萬多元‘存倉入庫’呢!”張紅珍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樣甜。
陷入沉思的張冰頓覺眼前一亮,心里豁然開朗:“縣煙葉分公司要大家多條腿走路減災增收的做法,真是做到了我們心坎上!種煙這條路走對了!”
“大哥,快幫忙聯系服務隊把今年要種的70多畝煙田深翻了,爭取今年有個好收成!”
“煙菜套種,增收有保障!”
“種煙有信心!”
爐火越燒越旺,映得三人的笑臉紅彤彤的……
現在,張冰、張紅珍夫婦又在技術員的指導下,熱火朝天地忙開了新一年的煙葉生產,鼓足了煙菜套種、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勁頭。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