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若黛,阡陌縱橫,湖南寧鄉橫市鎮從容繪就鄉村美景。圖片除署名外均為受訪方供圖
在寧鄉橫市鎮望北峰村的艾草種植加工基地,55歲的村民黃輝(右)正在制作艾條,一天能拿到100多元工資。張禹 攝
作為湖南寧鄉最古老的鄉鎮之一,位于寧鄉西部、三江交匯的橫市鎮,曾是寧鄉前身新陽縣、新康縣的縣治所在。史料記載,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置寧鄉縣后,縣治移到玉潭鎮,但小鎮仍是由玉潭總鋪至安化驛道的一個重要遞鋪,俗稱橫鋪子,于是就有了橫市之地名。
自古以來,橫市就是交通要道、宜居宜商的寶地。如今,洛湛鐵路貫通南北,國道G234、益婁高速及寧橫、寧雷、寧灰、旅游公路等多條道路縱橫,是連接寧鄉西部九鄉鎮的交通咽喉,通往婁底、漣源、安化等地的必經之地,成為寧鄉中西部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中心。
今年以來,橫市鎮聚焦特色產業發展,在鄉村振興上開創更新局面。橫市鎮黨委書記賀向陽介紹說:“我鎮緊扣鄉村振興主題,構建‘一帶一圈’產業格局,即以橫益線為軸,建設10000畝高效農業煙稻輪作示范帶;以楚江河為軸,建設5000畝特色蔬果種養和文旅休閑產業圈。做強煙葉、艾葉‘兩葉’產業,實現‘一鎮一特、一村一品’蔬果小鎮產業布局。”
萬畝“黃金葉”輪作強村富民
一擔擔金黃的煙葉整齊打包,一車車滿載的卡車駛出站點,一個個村民的臉龐笑容洋溢……每年八九月份,橫市鎮都會迎來金色的豐收時節。
“橫市鎮種植曬黃煙的歷史悠久,2000年引進烤煙種植,隨著本地煙農精耕細作,煙葉畝產和質量都不錯,一躍成為寧鄉煙葉生產的龍頭鄉鎮,今年種植面積超過了9000畝。”橫市鎮煙葉生產收購站站長何強鋒介紹,2020年,橫市鎮煙葉產量效益再上新臺階,全鎮種植面積8345畝,送售煙葉2.395萬擔,實現總收入3746萬元,為村級集體經濟創收142萬元,種煙農戶畝均產量約150公斤,畝均收入4500元。
“咱們家有三個主勞力,我、老婆和崽伢子!”今年53歲的金豐村村民楊方雷,一家人經營著方雷家庭農場,兒子楊哲擔任機耕手,和他一樣都是持證的新興職業農民。目前,楊方雷流轉了土地150多畝,實行煙稻輪作,家庭農場購置了旋耕機、收割機等大型農機設備,還雇請了10多名當地村民做事,預計全年收入達到60多萬元。
鐵沖村的煙稻輪作大戶高龍兵,流轉120多畝土地,開起了“夫妻店”。在煙葉成熟的一個半月采摘期,他和妻子每天起早貪黑下田勞作,每次采摘兩三片最優質的煙葉,分五次完成煙葉采收,從而保證了高質量。同時,完成煙葉采摘后,他通過機器翻耕將煙田變稻田,種煙剩下的肥料和打碎的煙稈可以為稻田提供肥力,保證稻田高產,今年的“煙后稻”畝產可以超過500公斤。
根據橫市鎮構建“一帶一圈”產業格局的規劃,將以橫益線為軸,建設10000畝高效農業煙稻輪作示范帶,煙葉種植規模鞏固在1萬至1.2萬畝區間。以煙葉產業為基礎,帶動發展一二三產業,實現煙區綜合體建設。同時,優化“煙葉+優質稻”的高效煙稻輪作,實現品種統一、優質高效,形成橫市鎮的“煙后稻”品牌,并將水稻發展成定單農業,進行定點收購與銷售。相關負責人透露,橫市鎮將繼續推行專業化管理服務,有效提升煙葉質量,打造橫市煙葉品牌,爭取2023年全國煙葉生產現場觀摩會在該鎮召開。
駐村第一書記“老大哥”的新事業
在鐵沖村的煙稻輪作示范田邊,筆者見到了鄉村振興駐村幫扶第一書記張萬良,他一邊指導年輕農戶進行翻耕,一邊開心地聊著今年優質煙葉的收購價。
來自長沙市煙草專賣局的張萬良今年57歲,在長沙市派鄉村振興駐村第一書記里面,他這個年紀算得上是“老大哥”了,而這位“老大哥”老當益壯,全身心地撲在鄉村振興的工作上。
今年5月11日,長沙市煙草專賣局負責人一行來到鄉村振興聯點村鐵沖村召開現場推進會,該局副局長陳道穎和橫市鎮黨委書記賀向陽一同聽取該村情況介紹,分別就工作開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和工作思路。隨后,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張萬良組織召開鄉村振興工作動員會,做到戶戶知曉、人人參與。
隨后,張萬良帶隊走訪脫貧戶109戶、黨員70多人、村民組長21人,產業資源摸底調查27戶、合作社3個,制定了五年規劃和2021年實施計劃,將今年定為鄉村振興基礎建設年,提出“強支部組織興,強設施促產業,強思想道德促文明鄉風,強培訓引人才,重治理保生態”的工作思路。
幾個月以來,在鄉村振興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指導下,鐵沖村開辦了鄉村振興課堂,建設了村級黨建紅色文化廣場,村土地合作社計劃流轉土地2000畝,其中發展煙葉產業1500畝,還流轉山地旱土280畝,建設村級果園和中藥材產業基地。同時,長沙市煙草專賣局為鐵沖村煙農提供煙葉烘烤用風機116臺,合計金額19萬余元,并解決村組公路建設資金100萬元,下半年還將對產業發展、村部配套建設給予重點支持。
6月28日,長沙市煙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奇林率全體班子成員來到鐵沖村,專題調研鄉村振興工作并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表示會舉全市煙草系統之力,將鐵沖村的鄉村振興工作做實、做強,以實際效果打造樣板村。隨后,長沙市煙草專賣局為鐵沖小學捐建了圖書室,包括室內裝修、書架、地板、桌椅、空調等,并捐贈圖書3000冊,還走村入戶看望了家庭困難的種煙農戶,為鄉親們增添了振興鄉村、共同致富的信心。
摘掉“窮帽子”秀出艾葉新名片
“艾草根莖葉都是寶,利用結構調整田最好!”在望北峰村的艾草種植基地,長沙聚和立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國強滿心歡喜地介紹,夏秋交接之際最宜熏艾條香、泡艾草液養生,公司最新開張的艾灸養生體驗館,更是迎來一批批慕名而來的游客。
望北峰恰如其名,這里山勢狹長,田土珍貴,此前是省級貧困村。在針對產業發展討論時,此前的駐村脫貧攻堅工作隊、村干部和秦國強深入交流,而秦國強結合自己辦過養雞場的經驗,認為艾葉種植是一個很好的循環農業項目。
說干就干,2020年,一個艾葉種植加工基地在望北峰村應運而生。“在打造艾葉基地的過程中,寧鄉市、鎮村各級領導十分重視產業發展,讓我們在打造艾葉基地過程中底氣十足,我非常感激。”談及艾葉基地創辦和發展過程時,秦先生十分感動。
“我一天可以手工生產艾條1100根左右,基地還安排早飯和中飯,能夠拿到100多元的工資。”村民黃輝一邊操作包裝機,一邊笑瞇瞇地說。她今年55歲了,能在家門口找到活,還能照顧家里人,這可比以前外出打工強很多,而由純艾葉粉制成的艾條,正一根根從她的指尖制成,整齊碼放準備裝盒。
今年40多歲的周菊香是望北峰村一名脫貧戶,以前由于婆婆、丈夫體弱多病,還有讀書的孩子要照顧,家里幾畝薄田難以解決生計,如今將田土流轉種植艾葉,自己還能在基地制作艾條拿工資,而丈夫養好了身體,應聘到一家公司當焊工,這戶山里人家的日子可謂撥云見日。
目前在望北峰村,除了艾葉基地流轉農戶的田地之外,還發動村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和種植結構調整區,種植艾草數千畝,另外引導周邊鄉鎮種植600多畝,形成艾葉“香庭院、富農家、興產業”的行業模式,優化和提升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養生體驗于一體的艾葉基地示范帶動作用,將艾葉打造成為橫市的一張響亮的新名片。
與此同時,橫市鎮蔬果種養特色凸顯,以“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形成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支持蔬菜、藥材、瓜果等種植業規模化發展,扶持林燁農業、萼林農業等龍頭企業不斷壯大,培育仁橋村小水果、關圣村紅薯粉、合金村橫鋪子、利民村楊梅、界頭村無花果等特色品牌,計劃“十四五”末,全鎮12個村(社區)均實現村級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上。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