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煙草商業積極響應中央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號召,認真踐行“兩個至上”行業共同價值觀,依托福建煙草商業的體制優勢、產業優勢和資金優勢,立足福建省脫貧地區實際,統籌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服務好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動駐點幫扶脫貧地區實現以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為標志的全面振興,彰顯煙草行業責任擔當。
對于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局長、總經理李民燈強調:“要結合我省系統實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用好資源、政策和資金,為老區蘇區經濟發展盡責出力。”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福建煙草商業系統以“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為主基調,助力鄉村振興,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堅持黨建引領,“紅色”點燃引擎
鄉村振興路上黨旗紅。
“這個展館藏品多,種類全,年代跨度長,不僅展示黨政軍民學、工礦企業和農村等不同領域、不同時期的獎狀,也講述了平凡崗位上的奮斗故事,這就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取得偉大成就、輝煌歷史的最好見證。”10月20日,在龍巖連城縣塘前鄉塘前村的獎狀陳列館,游客蘭女士激動地說道。
在塘前鄉,生動記錄黨史的不僅有獎狀陳列館,還有知青文化陳列館,自開館以來,吸引不少游客打卡留念。
看著與日俱增的游客,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選派連城縣塘前鄉掛職副鄉長余文深深地感受到黨建引領在鄉村振興中的推動作用。
2020年6月,余文剛剛踏上塘前鄉這片荷香撲鼻的紅色土地。身為分管文旅的副鄉長,如何壯大鄉村文化產業,成為他首要思考的問題。
走訪調研,余文的足跡遍及塘前鄉的6個村、龍巖的七個縣市區;考察學習,余文深入福州九峰村、尤溪半山村等地。
通過實地調研,余文發現:鄉村能走出致富路、過上好日子,靠的是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關鍵是深入調查研究,摸準情況、吃透問題、找到辦法,持續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把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一方面,他以塘前鄉“豸下蓮鄉”黨總支部為堅強后盾,以蓮文化為抓手,緊扣“蓮學、蓮建、蓮治、蓮廉”,發揮黨建品牌輻射帶動示范作用,積極協調省、市文體旅游部門,塘前村成功創建龍巖市鄉村旅游示范村,爭取項目配套資金。
另一方面,依托獨特的自然稟賦,深入挖掘塘前紅色旅游元素,發展“文博小鎮”旅游發展項目,高位規劃以紅色文化為核心,著力構建集紅色文化、觀光農業、民俗體驗、度假于一體的全域旅游體系。
“塘前村有知青館、獎狀館等紅色旅游項目,水源村有民宿、漂流等休閑旅游項目,前后呼應,必然會吸引更多游客來塘前游玩。”今年30出頭的村民鄧天恩,之前在外地做餐飲。返鄉后,看著日新月異的塘前,他便在塘前鄉塘前溪畔開了一家便利店,同時兼營漂流、燒烤等項目。
10月底,由福建省文旅廳、福建省發改委、福建省住建廳聯合發布的2021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名單正式出爐,龍巖市連城縣塘前鄉塘前村赫然在列。
喜訊傳來,鄧天恩對于塘前未來的發展,更加信心滿滿,“我看好鄉村振興戰略,我看好塘前旅游”!
煙葉產業帶動,“金黃”促農增收
鄉村要振興,農民要富裕,歸根到底要靠發展。
在閩西北地區,發展煙葉產業正逐漸成為煙區農民致富增收的有效途徑之一。
11月1日,南平市延平區赤門鄉赤門村,在煙農陳讓武的田里,一臺旋耕機開足了馬力進行專業化稻草溶田。“突突突”的機器開動聲,為2022年的煙葉生產拉開了序幕。
陳讓武今年種了23畝煙葉,售煙收入達到11.3萬元,畝均效益4913元。他仔細盤算過了,這幾年,煙草公司在基礎設施、煙葉生產指導上下足了功夫,種煙收入更加穩定。明年準備種35畝,家里又可以添置一輛小車了。
“種植煙葉,依然是村民較為穩定的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南平市局(公司)駐赤門村“第一書記”方琳璇說,“長期以來,種植煙葉、煙后稻的收益正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為了助力煙農增收,我們在流轉土地、煙基建設等方面做好服務”。
數據顯示,2021年,福建省實際落實煙農32364戶,移栽面積71.09萬畝,戶均種煙面積22畝。
“2021年,全省實現煙農售煙總收入30.6億元、煙葉稅6.7億元。”省局(公司)煙葉處負責人張漢千表示,為了發揮煙葉產業在助農增收、穩定鄉村經濟方面的作用,省局(公司)不斷強化煙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和轉化能力,以煙葉產業帶動農業整體發展水平提檔升級。
為此,福建省局(公司)立足煙稻輪作模式,堅持產業政策協同融合、生產技術互利融合、基礎設施共享融合、產業綜合體建設深度融合的“四個融合”工作思路,大力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試點建設,形成煙農收入“以煙為主、多元增收”的發展格局,不斷增強煙農的獲得感。
和陳讓武一樣,三明建寧縣溪源鄉蔣坊村煙農黃舜飛也選擇了種煙。
“從青年到中年,我一直在村里種煙。這些年,家里蓋了新房,買了新車,娶了兒媳婦,毫不夸張地說,煙葉就是我們鄉村致富增收的‘黃金葉’。”
黃舜飛說,今年種了25畝煙葉,得益于天氣好、煙技員技術好、煙草公司政策好三個關鍵,加上煙后稻制種所得,十幾萬元辛苦所得存進了銀行。
“為了我們賣出好煙葉,煙草公司做了許多事情。比如這個標準化烤房,烤煙葉省時省力增效益。還可以用來烤煙后稻制種、菇子等,‘一房多用’。”站在自家烤房前,黃舜飛掰著手指頭講起煙草公司在技術指導、專業化服務等方面做的一件件好事,越說越激動。
“建寧縣局計劃2022年繼續加大煙葉產業扶持力度,確保溪源鄉、黃埠鄉煙葉種植面積穩定、煙葉稅收貢獻穩定、煙農收入穩中有升”。三明建寧縣局(分公司)副經理陳承亮這樣說。
近年來,福建煙草商業系統發揮煙葉產業在促進煙農增收、穩定鄉村經濟方面的“壓艙石”作用,在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從煙葉計劃分配、生產技術指導、生產扶持補貼、專業化服務等方面,適度向駐點幫扶脫貧地區、向建檔立卡的脫貧煙農傾斜,促進脫貧地區煙葉種植面積穩定、煙葉稅收貢獻穩定、煙農收入穩中有升。
撬動“藍海”,讓幸福寫在客戶臉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既要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也要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近年來,省局以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根本出發點,以打造‘一體化、數據化、智能化、平臺化、品牌化’農網新終端為方向,加大農網建設投入力度,提能力、補短板、強流通、顯特色,推動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網絡協調發展,既助力福建煙草高質量新發展,也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促進零售客戶增收”。福建省局(公司)銷售處處長金向陽如是說。
金秋時節,門前的桂花開了,香香甜甜的。寧德屏南縣棠口鄉沶頭村村民張尊壩,看著店里絡繹不絕的顧客,再摸一摸自家門口掛著的“金葉農村便民小店”招牌,心里竟比桂花還要香甜。
原來,張尊壩之前的食雜店以經營米、油、煙酒等快銷品為主,長期以來由于經營意識不強,店鋪臟亂差,人氣不夠,導致經營利潤無法提升。
“我們現在很想把店鋪經營好,以后好為孩子結婚做打算”。屏南縣局(分公司)營銷部門經過市場踩點,發現客戶急于提升卷煙檔位、提升店鋪盈利能力的需求。
“店主有提升店鋪現狀的需求,同時小店地處鄉村主街道,容易吸引人流量,所以我們選擇這家店作為試點。”寧德屏南縣局(分公司)副經理李紅燕表示,為了讓小店人氣更旺,屏南縣局(分公司)積極與中國郵政集團福建屏南分公司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了寧德首家郵煙合作——“金葉農村便民小店”尊貝經營部。
除了米、油、煙酒等商品,金葉小店還為村民提供各類便民服務,包括代繳電費、代辦郵樂網業務等,“老板,來煙”“老板,繳電費”……小店開張兩個月以來,張尊壩忙得不亦樂乎,心里早已樂開了花。
“目前,全市金葉農村便民小店已發展至6家,年內將完成14家。在硬件上,開展終端形象亮化、非煙業務拓展、農網客戶培訓等營銷工作增強農網終端硬實力;在軟件上,為小店植入保險業務辦理、農村金融服務、通訊水電繳費、快遞寄存等配套功能,為農網客戶注入新活力”。在寧德市局(公司)副經理王鵬翔看來,金葉農村便民小店切實為客戶增加了收入。
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網市場深耕的過程中,三明市局(公司)積極挖掘農網市場多種功能和價值,全面提升農網客戶經營能力。
“老板,‘紅狼’來一條”“啤酒5瓶”……10月30日晚8點多,位于三明市三元區小蕉工業園工業路馮美蘭食雜店燈火通明,進進出出的客人,為這個城郊小店帶去不少暖意。店主馮美蘭那飽經風霜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話還得從4個多月前說起。三明市三元區局(分公司)卷煙辦調研市場時,發現馮美蘭食雜店由于道路拓寬改造、店址遷移等原因,人氣下滑,店鋪利潤提不上去。
零售客戶馮美蘭早年因車禍導致腿部殘疾,丈夫60余歲,沒有固定工作,靠打零工補貼家用,每月生活來源依靠經營食雜店收入約2000元,且馮美蘭日常看病支出較大,生活較為困難。
如何讓小店實現增收,讓生活過得好一點?三明城區局工作人員多次上門與客戶共商改進措施,一方面幫助客戶整理店堂環境、清理周邊環境,另一方面提出經營改進措施。
“在提高小店硬件設施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指導客戶整理店內庫存、開展夜間駐店銷售等提升客戶經營能力,同時通過提供品吸煙和品鑒啤酒、貨源傾斜、聯系適應供應商等,降低經營成本。”三元區局局長(經理)吳乒表示,自開展幫扶以來,店鋪人流量明顯增加,客戶經營能力得到有利提升,每月經營收入從原來的2000元增加至3500元左右。
依托青山綠水,生活富美和諧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福建省煙草專賣局派駐連城縣廟前鎮廟上村第一書記陳星峰認為,鄉村生態振興就是將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必須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
懷揣這樣的理念,陳星峰自駐村以來,逐戶走訪,詳細了解村民意見、訴求,在充分了解村民生產、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決心啟動錳礦一號湖規劃,推動環湖網紅點打造,美化綠化鄉村居住環境。
11月1日,在駐村第一書記陳星峰、廟上村干部群眾的共同見證下,推土機開啟了平整推土作業模式,后續的規劃正一環緊扣著一環。
“我們的目標是,從廢棄礦山到綠水青山,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讓生態振興扎扎實實地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陳星峰對錳礦一號湖規劃信心滿滿,正是因為他對生態振興信心十足。
在福建省局派駐連城縣賴源鄉科明村第一書記陳偉慶眼中,科明村海拔高,平均氣溫低,晝夜溫差大,山林資源豐富,富氧富硒,生態自然優勢明顯。如何發揮好生態優勢,找到符合科明村村情的適宜產業并加快推進,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支撐點。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地調研、外出考察學習與意見交流,陳偉慶初步確定將香菇種植作為科明村首要發展的致富產業。
7月底,陳偉慶邀請省市縣食用菌站專家到村現場指導該項產業規劃,就香菇種植地點、成本投入、菌種優選、運行模式、管理要點等問題進行深入研討,初步繪就了產業發展的初步思路。很快,吸引了首批種植戶種植香菇。
“陳書記這么用心幫我們請到這么好的專家來到村里指導,我們對種植香菇、增加收入更有信心了!我今年種植香菇一萬筒,香菇長勢不錯,應該能賣個好價錢。”科明村首批香菇種植戶華火明一邊忙著收菇,一邊和陳書記商量明年搭棚種香菇的事情。
聲音
——中國要美,鄉村必須美。鄉村建設不是搞大拆大建,重點是在村莊現有格局肌理風貌基礎上,通過微改造、精提升,逐步改善人居環境,強化內在功能,提高生活品質。同時,注重保護傳統村落民居,守住中華農耕文化的根脈。讓鄉村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
福建省局(公司)駐龍巖市連城縣塘前鄉水源村原“第一書記”、省局(公司)物流處曹杭煒
——鄉村振興中,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相輔相成、和諧共贏。沒有生態資源作為依托,產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沒有產業發展作為支撐,生態保護也難以持久。
福建省局(公司)駐龍巖市連城縣北團鎮山龍村的原“第一書記”、省煙科所王新旺
——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把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結合起來,全民參與著力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升了群眾幸福指數。
福建省局(公司)駐龍巖市連城縣塘前鄉上琴村原“第一書記”、省局專賣處副處長歐陽建筑
鄉村振興,是全面的振興,是一座座新樓房,一個個幸福的笑容;是村容干凈整潔,是村民和諧富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福建煙草商業系統傾情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書畫了一幅美麗畫卷,彰顯煙草行業的責任擔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