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的山東臨沂沂水縣崔家峪鎮呂公峪村,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村里的水泥路寬闊平坦,一排排樓房整齊劃一,文化墻、休閑長廊與新建社區交相輝映;老年活動室內,一些村民在下象棋、練書法,臉上洋溢著舒心的笑容。
曾經的呂公峪村可不是這個樣子。該村山多地少,種植結構較為單一,村民們“看天吃飯”,收入不穩定,而且村內基礎設施落后,村民生活水平相對較低。
如今的呂公峪村通過科學發展煙葉種植,已華麗蛻變為全鎮有名的“幸福村”。村民們幸福生活的背后,離不開當地煙草公司的助力。沂水縣局(分公司)把煙葉種植作為幫助呂公峪村突破發展瓶頸的重要抓手,多措并舉保障煙葉提質增效,積極探索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模式,努力拓寬多元化經營渠道,助力呂公峪村按下發展“快進鍵”,開啟了鄉村振興新征程。
煙葉提質增效助農增收
“今年我種出來的上等煙葉比例達到了70.7%,畝均收入超過5000元。除去成本,我種的40畝煙葉大約能收入9萬元。”呂公峪村煙農張江海興奮地說。
煙農種煙收入增長的關鍵在于煙葉質量的不斷提升,而煙葉質量提升有賴于生產技術措施的優化。“有好技術才能產出好煙葉,煙農們的種煙收益才能有保障。”沂水縣局(分公司)分管煙葉工作的副經理劉元德說。
結合煙區實際及呂公峪村的實際情況,沂水縣局(分公司)在配套技術、煙農服務、設施設備、信息化手段等方面下功夫,煙葉生產降本增效明顯,煙農收入得到了有力保障。
現在,呂公峪村種植的上等煙葉比例從5年前的51.7%提升到了65.6%,畝均收入從3707元提升到了4871元。煙農的錢包鼓了,笑容多了,生活也越過越好。
產業綜合體助推融合發展
“40畝煙葉純收入8萬多元,再加上種植香稻、蜜薯等作物,全年純收入有十多萬元……”說起今年的收入,煙農袁中海特別高興,因為這距離他給兒子在城里買房的愿望又近了一步。
煙農收入的增加,離不開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模式的創新。
沂水縣局(分公司)圍繞“平臺管理好、科技運用好、產業組合好、市場前景好、煙農收益好”的要求,整合企業、合作社、煙農等多方力量,在沂水縣四十里堡鎮呂家官莊村示范園區打造了“煙葉+”煙區產業綜合體,并將經驗在重點種煙村進行推廣。他們建議并指導村民配套種植小米、香稻、蜜薯等高效經濟作物,并在農閑時節利用閑置烤房烘干菊花、百合等,構建起以煙葉為主、多元化經營的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格局。
“推廣煙區產業綜合體發展模式以來,我們村煙農的收入有了不小的提升。”呂公峪村黨支部書記袁封河深有感觸地說。
多元化經營拓寬致富路
“除了種煙,我還在育苗大棚里種蔬菜、在烤房里種蘑菇等,年收入增加了不少。”煙農于友亮的致富路,也是呂公峪村利用閑置設施開展多元化經營的一個縮影。
“煙葉是季節性經濟作物,我們會合理引導煙農利用閑置設施發展多元化經營,以增加收入。”臨沂市局(公司)煙葉生產技術中心沂水試驗站站長朱先志說。
近年來,沂水縣局(分公司)將煙葉產業融入地方農業經濟發展,利用空置育苗大棚科學引導煙農種植有機蔬菜、生姜、瓜果等。煙葉烘烤結束后,他們指導煙農利用烤房種蘑菇、養殖白星花金龜等。呂公峪村村民正是多元化產業格局的受益者。
通過科技創新不斷提升供給質量,推動煙區多元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煙農持續增收,相信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呂公峪村”在鄉村振興道路上行穩致遠。
呂公峪村新貌。 李海霞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