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煙葉基礎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只有全力穩固煙葉基礎,才能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不斷推動煙葉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穩固煙葉產業發展基本盤,綜合考量政治和經濟、現實和歷史、發展和民生、資源和生態等因素,千方百計在穩煙田、育主體、提質量、優供給上下功夫,認真思考和實踐“在哪種煙、誰來種煙、怎么種煙、為誰種煙”四大課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回答“在哪種煙”課題
堅持在“地”上做文章,堅決穩住產業發展陣地
涼山是山地清甜香型優質煙葉重要產區,煙田主要集中在山區及二半山區。遏制煙田流失,優化區域布局,通過“五個強化”,構建“南強、北拓、西增、中穩”涼山煙葉產業發展新版圖是重中之重。
加快上圖入庫,強化政策保障。嚴格落實上級指導意見,把煙葉產業發展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基本煙田電子地圖和基礎數據庫,實行建檔立卡,全面上圖入庫,有序推動煙葉生產向生態更適宜的區域集中和轉移。
堅持占補平衡,強化管護責任。落實煙田規模、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管護責任,按照“總量充足、生態適宜、產業協同”原則,對產業結構調整退出的基本煙田實行“退一補一”平衡機制,加大土壤保育力度,堅持用養結合,把有限的生產資源向優質煙區集中。
激活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按照政府主導、依法自愿、市場運作原則,指導搭建縣、鄉、村三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整合地方農業產業發展政策,探索土地長期穩定流轉機制,確保基本煙田長期穩定種煙。堅持煙基項目跟著產業走,構建項目投入與產出效益“數據分析模型”,整合資源,健全完善煙葉產業融合發展機制,持續提高綜合生產能力。
著力融合發展,強化綜合收益。把煙葉產業融入“三農”工作,依托行業綜合體和政府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等扶持政策,構建和諧共生的產業結構,豐富“煙+N”產業組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以畝均綜合收益提升厚植穩煙區、穩煙田的根基。
回答“誰來種煙”課題
堅持在“人”上下功夫,努力培優產業發展主力
堅持以煙農為中心,落實“強農、惠農、富農”要求,穩定煙農隊伍,優化煙農結構,激活主體功能。
精準識別煙農。以站為單位,對近五年煙葉種植農戶進行調查摸底,摸清煙農的分布特征、種植能力及意愿,從靜態信息數據和動態信息數據兩個方面畫像、建庫,研究制定職業煙農中長期發展規劃,分類推進煙農隊伍建設。
加強技能培訓。把職業煙農納入地方政府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范疇,聚焦煙葉生產過程中的技術短板、經營弱項和管理盲區,啟動煙農專項培訓,組織開展煙農技能大練兵、大比武。積極發展新戶和新生代煙農,持續培優主體,切實提高煙農隊伍生產、經營、管理能力。
著力減工降本。圍繞煙葉生產“育、耕、種、管、采、烤、收”等環節,加快構建新型煙葉生產組織模式,探索試點將煙區國有農投公司或煙農合作社作為新型種植主體加以重點培育,吸納農村脫貧人口和閑置勞動力,逐步打造一支產業工人隊伍,破解勞動強度大、請工難、用工貴等瓶頸問題。
配套激勵政策。協調地方政府加強資金配套管理,足額提取并用好鄉鎮、村組干部經費補貼;協同黨委政府制定出臺職業煙農、家庭農場、種煙大戶等種植主體培育評選表彰管理辦法,協調州財政等配套專項資金對煙農進行獎勵。
回答“怎么種煙”課題
堅持在“技”上求突破,加快推動產業發展轉型
結合涼山煙葉發展現狀,針對生產技術落實、生產組織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瓶頸,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加以解決。概括起來,就是堅定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堅持“好煙是種出來的”理念,深入開展創新攻關。
開展生產技術攻關。認真落實“需求導向、項目載體、機制保障、應用為本”的創新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影響和制約涼山煙葉質量與特色的關鍵因素,全面強化常規技術落地落實,切實加強關鍵領域科技攻關,著力破解技術瓶頸問題,著力提升煙葉生產技術創新水平。
開展機械作業攻關。堅持以適宜山區作業為目標,進一步加大現有成熟機械推廣力度,加快適宜山區、二半山區作業的重點生產環節專用高效機械的研發、篩選、試點和推廣,試點探索難點環節的機械應用,加快提升煙葉生產機械化、智能化水平,實現簡單種煙、輕松種煙。
開展專業服務攻關。抓住基層站點這個“末梢神經”,做好基層站點扁平化改革的“后半篇文章”,探索“黨建引領·先鋒站點”建設,實施網格員“服務承包責任制”,發揮改革聚合效應,讓“物理合并”產生“化學反應”。加強專業合作社建設,把“兩頭工場化、全程專業化”運行模式落到實處,讓專業合作社發揮“專”的作用,提升煙葉生產組織化水平。
開展綠色生產攻關。堅守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構建以“綠色、生態、安全”為導向的現代煙草農業生產體系。堅持“良區、良種、良法”布局特色種植區域,建立煙葉綠色生產示范區。進一步拓展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持續加大植煙土壤保育、有機肥施用、生物物理防控、標準化生產等關鍵技術落地落實,實現綠色種煙。
開展數字驅動攻關。深化“一點通”煙農服務平臺建設,依托新一代數字及智能裝備技術,集成煙葉生產經營各要素、打通各環節,對全鏈條生產經營方式、管理體系、服務模式進行數字化升級,加快形成覆蓋全生產周期的涼山煙葉數字資源體系,努力打造涼山煙葉數字化發展新優勢。
回答“為誰種煙”課題
堅持在“質”上見成色,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實力
煙葉生產始于工業需求,終于工業滿意。總體來看,涼山煙葉供需矛盾比較突出,煙葉工作重心必須始終聚焦提高質量、彰顯特色。
深度對接工業需求。全面梳理涼山煙葉進入工業企業配方的表征特點,及時跟蹤工業企業的評價意見,深入開展涼山煙葉外觀質量特性、理化指標及可用性、配伍性分析研究,堅持從需求側出發倒逼供給側改革,在煙葉發展規劃、生產布局、品種選擇、技術措施制定等方面綜合施策,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為工業客戶精準“畫像”“建檔”,確保供需協調平衡、供給優質高效。
深度開展基地共建。堅持以基地單元建設為平臺,以訂單履約為目標,進一步完善與工業企業的戰略合作機制,實時共享煙葉產、銷、存、用等全環節數據資源,著力建立工業需求高效反饋、生產短板精準查改、生產技術量身定制的工商聯動新機制,有序推進基地單元“訂單生產”做實做優,不斷提升優質原料保障質效。
深度推進質量管理。牢牢把住煙葉收購的質量關口,以質量為核心、以規范為基準、以服務為重點,積極探索推進煙葉收購流程再造,嚴格落實專分散收和預檢預約制度,堅持收購標準,統一收購眼光,實現煙農、政府、工業和商業四方滿意。
深度打造特色品牌。培育涼山煙葉品牌,既需要從“田間”著力,也需要從“車間”發力。突出抓好特色煙葉工業驗證,建立煙葉質量風格特色評價體系,有針對性地制定改進措施,縮小區域間質量特色差異,堅持以工業客戶滿意度提升涼山煙葉“清甜香”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