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蜿蜒的山路駛入浙江省新昌縣儒岙鎮參里山,轉過一個彎,一大片生機勃勃的綠色頓時映入眼簾,在這個40°以上的高溫天,讓人感受到了絲絲清涼。
這里就是儒岙鎮儒二村的煙區產業綜合體項目。經營這塊45畝連片土地的不是農民,而是一位建筑企業經營者,他叫潘鵬騰,是一名共產黨員。
那么,一名建筑業老板是如何“蛻變”為種植業大戶的呢?
一抹鄉愁 毅然歸鄉化身新農人
潘鵬騰是新昌縣騰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法人,其企業注冊資金超過了2000萬元,是儒岙鎮小有名氣的老板。
圖為潘鵬騰(右一)在介紹煙區產業綜合體項目規劃
他給人的第一感覺不像是一個精明的企業家,反而更像一名質樸的莊稼漢,言談間處處透著坦誠與謙和。他說:“我本來就是儒二村出去的。小時候家里窮,早早出來干起了泥瓦工,承蒙兄弟們看得起,通過慢慢積累成了一名包工頭。后來接手了一家建筑企業,并于2000年成立了新昌縣騰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21年,儒二村完成了參里山區域坡地改梯田土地整理工程。然而整理完成后,這一片土地卻成了村兩委的一大難題——沒有人愿意承包租賃種植。冬去春來,蕭瑟的土地靜靜等待著耕耘者的到來。
2022年初,潘鵬騰回家走親戚,在與村里的熟人嘮家常時了解到了整理地塊荒蕪的事情。一個奇怪的念頭在他腦海中突然閃現,土地是命根子,浪費太可惜了,干脆自己承包個幾年,收成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自己有個牽掛。
于是,他毅然決然地接過了村里的這個“包袱”,沒有任何討價還價,就簽下了承包合同。
剛整理完成的土地,土壤過生,肥力較薄,田間還殘留著大量石塊,而且輔助設施也不完備,還需要大量的投入才能真正的達到種植要求。
“我明知承包這塊土地可能不會帶來盈利,但這是我的老家,是我生長的地方,現在我有能力,愿意為家鄉父老盡點心意。”
一次偶遇 糧煙結合發展綜合體
土地在手,心里憂愁。剛剛拿到土地承包權的潘鵬騰第一反應不是興奮,而是煩憂。從土壤性質來說,這片整理好的土地并不適宜全部栽種水稻、玉米等莊稼,該種些什么呢?怎么才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呢?
圖為潘鵬騰(中)與煙葉技術輔導員在煙田察看香料煙長勢
今年二月的一天,他在村里碰到了正在給村民宣傳煙葉種植的煙葉輔導員張永慶。潘鵬騰饒有興趣地問道:“一般一畝地有多少產值?土壤有什么要求?”“一畝地一般產值可以達到6000元以上,田地、沙土均可種植,對土壤肥力要求不高。”
潘鵬騰心中頓時有了著落,立刻追問:“種煙技術要求高不高?我有大片土地,但沒有種煙的技術人員。”張永慶遞上了一本《香料煙生產技術手冊》和一張宣傳單,說道:“種植技術還是非常關鍵的,但是由于這里是新區,我們將全程開展技術輔導,如果是種煙大戶我們還提供點對點技術服務,這點你大可放心。”之后雙方互留了聯系方式。
不曾想到的是,第二天當地煙草部門就聯系了他,直接上門查看地塊,從專業的角度給出了種植意見。同時根據土地承包合同,預留出了糧食種植區、煙葉種植區、煙葉大棚區和其它附屬區塊,構想雜交稻與煙葉輪作,煙葉采收后種植晚稻,煙葉大棚閑置時種植大棚蔬菜,以此建立“雜交稻+香料煙+晚稻+蔬菜”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同時,綜合體內稻田還可以共享煙葉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全面保障水稻生產。
一腔真情 共富路上伸手扶一把
轉眼進入8月,綠色的稻海隨風涌動,巨大的晾曬大棚內,金黃色的煙葉已開始吐露芬芳。為了這個項目,潘鵬騰已投入了近30萬元,預計全年支出將超過40萬元。
圖為連片稻田和煙葉晾曬大棚內正在調制的香料煙
農業生產的費用支出主要在于雇工,而煙葉用工更是占了大頭。雖然得到了煙草部門的大力支持,減少了育苗支出,簡化了操作流程,但長期雇傭的3名工作人員人工支出每月超過了2萬元,煙葉采摘晾曬季用工更是超過30人,費用達到5萬多元。
為了這點,煙葉輔導員曾多次建議要精打細算。潘鵬騰卻毫不在意,他對待雇工無微不至,啤酒、礦泉水是田間地頭的常備物資,更不會苛求一天的勞動量。
圖為潘鵬騰(中)了解香料煙晾曬調制情況
“這個產業本就是副業,也沒指望賺錢,虧點就虧點吧。小時候沒少得到鄉親們的關照,我現在所做的只是盡點心,找個方式讓大家有個地方可以打工。我想的是讓他們賺到錢,他們賺了就是我賺了!”
一年的生產還在繼續,付出了很多未必一定有足夠的回報,但潘鵬騰依然無怨無悔。作為一個企業家,跳出固有的盈利模式,以另一種方式反哺家鄉,用執著而堅毅的行動,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扶助鄉農,這是一種情結,更是一種情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