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學農的,就要干一些和農業相關的工作。”1994年12月,27歲的查文菊老師從云南臨滄市云縣職業高級中學來到了曲靖市煙草公司富源分公司工作,帶著這份倔強和執著和試驗結下了不解之緣。
自此,一片田,一個人便開始了長達28年的田間試驗工作,這里沒有四季豐收,有的只是一年又一年的循環往復:“烤房里的金黃從來不是我唯一目的,我要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時間替煙農試錯,找出最適合這里的生產技術。”
1995年查文菊跟隨云南農業大學農學系彭桂芬老師研究不同氮素形態對烤煙產值的影響,5年的試驗探索最終得出了目前全國煙用復合肥的配方:50%的氨態氮和50%的硝態氮。
查文菊陪同全國烤煙品種考評組查看烤煙長勢。
膜下小苗移栽技術改進:先補水后掏苗,先移栽后施肥,這是記錄在查老師工作筆記本中的一句話,像這樣先進的生產經驗記滿了幾十個筆記本,也正是像這樣經過探索驗證的生產經驗為富源烤煙的生產,規劃出了一條最優的、最便捷的線路。
2015年,查老師開始了烤煙品種試驗示范工作。為完成200畝、60個品種、103個小區、19個大區的全國、省、市烤煙品種試驗示范任務,查老師沒有了周末、假期,每天早上8點到達烤煙示范基地,晚上8點回到辦公室錄入試驗數據。“品種選育就是要選出煙農好栽、工業喜歡的好品種,每一個數據都很重要,我的一絲不負責任很可能都需要煙農來承擔后果。”帶著這樣的責任和初心,她配合選育出了適合曲靖煙區的“云煙121”“云煙301”等優良品種,同時為曲靖市、云南省乃至全國烤煙新品種的選育和儲備提供了有效、翔實的參考資料,富源連續七年被評為優秀的品種試驗示范點。
富源縣中安街道寨子口烤煙品種試驗基地。
品種試驗農戶張保良和查老師合作多年,每每提及查老師的工作態度,都不禁豎起大拇指:“2020年6月,我和查老師一起在田間測數據,查老師接到一個電話,從對話中得知查老師的母親四肢血栓,想見女兒。我讓她趕緊回去,她的眼睛紅了,卻只是小聲地說,我不能回去,一個品種的選育可能需要10年、12年,我是最后一道關,我要把好這道關,我不能讓老師們的心血毀在我的手里。我知道,母女連心,這件事以后也成了查老師的心病。”
2023年8月份是查老師退休的時間,當被問到如果時間重新回到1995年,你是否依然會鑒定地選擇這個崗位時,查老師看向了她奮戰了近30年的試驗田:“如果再回到那時候,我會把烘烤一起學起來,品種和烘烤是不能分開的!”
回顧過去,她的遺憾不是沒有盡孝在床前,也不是帶著年幼的兒子風吹日曬地到試驗田里一天又一天,而是在煙農遇到烘烤問題的時候,她不能及時幫忙解決。這就是心中有大愛的優秀農業生產工作者。
查老師留給人們最多的印象是皮膚偏黑、雙手粗糙,戴著一頂草帽,躬身在煙田里。富源縣中安街道柏木井村的溫紹伍望著200畝的試驗田說:“她剛來的時候,也是白白凈凈的,丟一個小娃娃在地頭玩,守著那片田從早到晚。中午喊她回去吃飯,她就靦腆地說,大哥我再等等。后來,我們才知道原來她是一位專家。不過,小姑娘也的確很厲害,我們寨子里的人都說,栽煙遇到問題了,去村口的田里和查老師說說,就都能解決掉。”
在山間、在風里、在雨里,在這希望的田野里,陽光灑在肩頭,明年定是一番好光景。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