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節,阡陌縱橫間綠意生發。在福建省邵武市沿山鎮古山村,覆膜機、移栽機、水肥一體機正在田間忙個不停,農機與農藝在春天的田野中融合成一首歡快的交響曲。
沒有農業機械化,就談不上農業現代化。近年來,為提高煙葉生產效率效益,福建煙區結合丘陵地區地形地貌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持續推動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社會化服務,煙農輕松種煙的美好愿景正逐步實現。
“看,膜下面的水珠明顯比人工覆膜的多很多。”邵武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辦主任石德興蹲在田壟邊,指著膜下密密麻麻的水珠向記者介紹,“通過覆膜機拉鏈式覆土,兩邊膜被全部壓住,保水性會更強。”
如今,在福建煙區,精量播種機、大型旋耕機、覆膜機、水肥一體機、無人機等被廣泛推廣運用。其中,覆膜機作業率提高到50%以上,機械化作業水平顯著提升。
隨著全程機械化目標的進一步統一,去年,福建煙區在移栽、采收環節機械化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松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在4個示范片開展全面機械化試點得出結論:8個環節全面機械化作業方式相比傳統作業方式每畝可節省成本430元、省工2個左右。他們還與當地機械廠合作,研發新型施肥機、移栽機,基本實現了備耕環節的全面機械化。
邵武市局(分公司)與科研院所、農機廠家聯合開展項目攻關,先后研發改造煙苗移栽裝置、簡易壓穴器等,實現區域推廣應用。同時,他們還在農機農藝融合方面先后獲得7項專利授權。
在古山村的煙田里,機耕手正駕駛著移栽機在田間勻速前行。機器打孔后,一株株煙苗落入苗坑,隨即一注定根水澆灌下去。一系列作業連貫、精準、流暢。
“這是我們改進的第三代移栽機,目前運行穩定,比起人工作業省時又省力!”一旁的機械公司技術人員羅敏深有體會。
被問及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時,他指著一道道田壟說:“比如它對田壟有一定要求,壟需要起得高、起得平整,這樣才利于后面覆膜機和移栽機的高效作業。”
推進全程機械化作業,農機農藝融合是關鍵。
近兩年,福建煙區組織編寫了福建省煙草農業宜機化技術與管理規范,建設農機農藝融合發展行業示范縣2個、省級示范縣7個。
下一步,福建煙區還將協同推進農藝宜機化再造、煙田宜機化改造、農機適配性提升和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綜合提升煙草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推動煙葉生產發展方式轉型升級。
在三明市尤溪縣下川村,一個來自煙農的農機改造項目,讓煙草工作人員看到了更多空間與可能。
近日,煙農萬著西在田邊啟動引擎,新改造的水肥一體機便運行起來。插在田頭的助力樁卷著水管滾動,田里的煙農引著水邊走邊給煙苗施“營養水”。
“煙農不僅給水肥一體機加裝了水位儀、攪拌器、自動抽水機,還增加了助力樁、水肥盛裝器,解決了許多灌溉中的實際問題,使水肥更均勻。”尤溪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煙葉辦主任胡裕闊介紹說。
“是的,這些改造只花了200多元,省工省時又省錢!”萬著西望著自家綠油油的30畝煙葉開心地說。
近兩年,福建煙區以農機合作社、煙農合作社、家庭農場為平臺,培育了“育苗、機耕、植保、采烤”等專業隊伍,引入社會化農機服務主體,專業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費時費力的工作由機器代勞,費心費神的事情由專業服務隊來做。
松溪興農農機專業合作社是松溪縣最大的合作社,下設11個分社,服務7000多畝煙稻田。
合作社理事長黃盛發已負責合作社事宜十幾年。他告訴記者,土地流轉租賃、機耕服務協調、技術培訓等事務,都由他們來完成,“滅茬、深翻、起壟、開溝、施肥、覆土、蓋膜、移栽等8個環節全部由合作社提供專業化服務,服務完成后交付煙農,煙農基本可以實現輕松種煙。”
秉承提升機械要素配置水平的思路,福建煙區在農機農藝融合上不斷探新路,創新推進市場化服務。
今年,福建省局(公司)提出,加快補齊機械化短板,探索“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煙草農業服務新模式;借助“種采烤分”網格化平臺,通過機具共享、資源共用等方式,開展“聯耕聯種聯營”、環節生產托管等跨區作業、訂單作業、托管和租賃經營等“社會化”服務。
春日暖陽照耀著八閩大地,翠綠的田野上孕育著新的希望……
李友懷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