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菽飄香”。走進江西石城煙區,希望的田野鋪展最美畫卷,一片片金黃的煙后稻就像鋪了一條條金色的地毯,微風吹過稻穗隨風搖曳,金黃的稻谷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美好與希望。稻田里,“轟隆隆”,收割機駛過,“唰唰唰”,沉甸甸的稻穗被“吃”進機器,行進間,黃橙橙的稻谷“吐”入編織袋,身后粉碎的秸稈還入田間。
圖為收割師傅正在幫翁昌貴收割煙后雜交水稻種子 溫昌恭攝
“我今年采取‘烤煙+制種’的形式,嘗試新型‘煙稻輪作’方式大獲成功?!笔强h高田鎮上柏村煙農翁昌貴一臉喜悅。
為進一步挖掘煙稻輪作增收潛力,拓寬煙農增收途徑,近年來,石城縣煙草專賣局積極引導煙葉合作社開展市場調研,進行技術引進,并與種業公司簽訂種子回收合同,在原煙稻輪作的基礎上嘗試“烤煙+雜交水稻制種”,打造“煙稻輪作”升級版,并獲得成功。
目前,煙葉種植和水稻制種產業已成為石城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春季種煙秋季雜交水稻制種,成為石城縣鄉村振興路上的“黃金搭檔”。
為持續推進“煙稻輪作”產業穩定發展,筑牢農民的“錢袋子”,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石城縣委、縣政府出臺了《稻煙輪作基本農田保護管理實施方案》,形成“縣文件、鄉措施、村民約”三級管理辦法,建立了5.2萬畝永久稻煙輪作保護田、開展了3000余座密集烤房和其他煙葉生產基礎設施的統籌保護。
煙葉和水稻兩種作物對肥料的要求有一定的互補效果,通過輪作使土壤中的肥力得到合理的運用,避免單一作物連作導致的營養物質因被過度消耗而出現退化。煙稻輪作(烤煙+制種)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生態條件,減少病蟲害發生,實現種煙、雜交水稻制種收益雙提升,促進煙草產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石城每年稻草還田面積都在2萬多畝,占種煙面積的80%以上,所以這些年來,煙田的病害較少,與稻草還田、煙稻輪作有很大關系?!笔强h煙草專賣局分管煙葉副經理陳瓊紅介紹。
煙后制種,充分合理利用當地的土地溫光資源,與中稻制種、連晚制種相比具有不可替代優勢。陳瓊紅介紹:“為確保煙后制種產量高、效益好,我們科學規劃、統籌安排,提前做好各項煙葉移栽準備工作,適當提早移栽,推行膜下小苗移栽,使煙葉能在7月上中旬采收結束,選擇合適的制種品種,使二季水稻制種插秧在7月上中旬完畢,溫光條件好,制種產量高?!?/p>
據了解,煙后制種最高畝產達300公斤,平均畝產200公斤,畝產值平均達3000元左右?!翱緹?#43;制種”年畝產值達7500-8000元。
“今年我種植煙葉55畝,售煙收入29萬元,第二季全部進行雜交水稻制種,收入15.5萬元,總收入達44.5萬元,兩季畝產值達0.8萬元,扣除成本、雇工費用,純收入差不多有25萬元?!闭勂鸾衲甑氖杖胛滩F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高田鎮巖嶺村煙農黃國萬也算了算今年的收獲:“今年種煙16畝,賣煙收入8.6萬元,雜交水稻制種16畝,收入4.5萬元,兩季畝產值達到0.82萬元,扣除所有成本純利潤8萬元。”
“烤煙+制種”不僅煙農增加收益,而且帶動本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據翁昌貴介紹,今年雇工人數達到10多人,支付工資最多超過3萬元的有3個,其他都在1.5萬至2萬元,還有一些70多歲的老人在煙葉烘烤期間幫助種煙大戶像解煙桿這種輕體力活,一個烤季下來最多的能拿到6000多元的工資報酬,讓農村留守老人不僅不會感到孤獨寂寞,而且晚年還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時賺點零花錢。
石城煙草將進一步推廣“烤煙+制種”良種良法,健全防災保險體系,加快煙稻新裝備、新農機應用等,不斷推動煙稻產業減工降本、提質增效,使“烤煙+制種”綜合年收入達到每畝7500元以上,將“烤煙+制種”產業打造成石城煙區助力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