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脫粒、粉碎稻稈還田……中秋國慶期間,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虹溪鎮產業綜合體水稻種植區,種植戶搶抓晴好天氣收割稻谷,伴隨著收割機陣陣轟鳴聲,夏忙變成了秋實。
“今年我種了236畝水稻,預計產量可達140噸左右。接下來這片地再種點西葫蘆,兩個多月后就可以上市。”虹溪鎮種植大戶周興茂一臉喜色地說道。
虹溪鎮產業綜合體水稻種植區收割現場。馬麗菊 攝
近年來,紅河州煙草專賣局扛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責任,探索糧煙協同發展共贏新路子,在虹溪煙區產業綜合體,依托下屬全資農業公司,采取“科研單位+公司+煙農”模式,引導和扶持家庭農場、村集體、種植大戶發展水稻種植,通過土地流轉實施“煙稻”合理輪作,并全面推廣機械化作業,充分發揮土地效益,筑牢糧食安全生產底線。
“我今年流轉了28畝土地種植水稻,用收割機來收割,不到1天就可以完成,跟人工相比不僅省時、省力還省工,每畝可節約用工3個,節約成本達1萬余元。”虹溪鎮水稻種植戶劉永紅說,水稻收割后的秸稈還田,還可以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土地經濟效益。
虹溪煙區產業綜合體“煙稻”輪作區。馬麗菊 攝
今年,虹溪煙區產業綜合體水稻種植面積超過了800畝,產量共有480噸左右,產值達168萬余元。按照規劃,水稻收割后,將在稻田中種植豆科等小春作物,讓冬閑田變增收田,每畝可增收2000余元。
多年來,紅河州煙草專賣局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做好產業組合文章,緊扣產業化推進多元經營,提高基本煙田、大棚等設施綜合利用率,積極探索“經作+N”產業組合模式,因地制宜在虹溪發展烤煙與優質水稻、玉米、西葫蘆等多元產業組合,打造資源高度聚集、產出高效的煙區產業綜合體,實現一地多收,帶動農民增收,助力當地推進鄉村振興。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