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煙草專賣局(以下簡稱“元江縣煙草專賣局”)抓好煙后“冬閑地”管理,建立“以煙為主、種養結合”的耕作制度,旨在進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
田間生長的煙葉(8月10日攝)。段艷茹 攝
元江縣煙草專賣局以因遠鎮煙區產業綜合體項目建設為抓手,聯合相關部門,通過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加大煙后鮮食玉米、光葉紫花苕子種植力度,開展“烤煙+鮮食玉米+光葉紫花苕子+青儲飼料(鮮食玉米秸稈粉碎)+肉牛養殖”種養模式,讓玉米秸稈變成肉牛的“草罐頭”、牛糞變農家肥,將光葉紫花苕子翻壓還田保育土壤,為第二年烤煙種植培肥,進一步形成了“煙、糧、畜、煙”循環共進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
一地三收 鼓起“錢袋子”
“今年我家種了27畝烤煙,七月底下部煙葉成熟采收后,我們就在煙田里種植玉米,煙后栽玉米投入少、好管理,附近的養牛場負責人還能上門幫忙收玉米桿。”種植戶閉華勇說。
田間成熟的鮮食玉米(10月23日攝)。段艷茹 攝
2023年,因遠鎮北澤村通過聯農帶農助農模式,對煙后種植玉米品種的選擇、播種時間的確定以及田間管理技術開展培訓,并與當地龍頭企業簽訂購銷協議,依托“公司+農戶”的訂單模式,等玉米成熟后,按照每公斤1.5元的價格收購。同時,北澤村將玉米秸稈賣給附近養牛場,用來制作青儲飼料,產生的牛糞變農家肥堆捂改土還田,帶動了畜牧業的發展,助力煙田保育。
“依托因遠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今年整個北澤壩區因地制宜推廣‘烤煙+鮮食玉米+光葉紫花苕子+青儲飼料(鮮食玉米秸稈粉碎)+肉牛養殖’模式,煙后種植玉米,可以調整土壤環境,緩解連年種植烤煙導致的土壤帶病、土壤肥力失衡等問題。煙后種植玉米簡單快捷,解決了土地閑置的問題。”因遠鎮北澤村黨總支書記、主任張靈說道。
特色“養地妙招”綠色環保又增效
光葉紫花苕子又稱“肥地草”,每畝苕子在生長季可從空氣中固氮5至8公斤,翻壓還田腐熟后的綠肥無惡臭氣味,施用后可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水、肥、氣、熱相互協調,增強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既是良好的有機肥料,又是很好的土壤調節劑和土壤病菌的抑制劑。
玉米秸稈制成的青儲飼料(10月23日攝)。段艷茹 攝
“鮮食玉米周期短,我打算再種一季苕子,等到苕子長大后翻壓還田,提升土壤肥力,為明年烤煙種植減少化肥施用,提質增效打好基礎。”張靈說道。2023年,因遠鎮北澤村種植光葉紫花苕子300畝,利用因遠煙區產業綜合體專項資金支付了種子費用,既省了支出,還能培肥地力。
下一步,元江縣煙草專賣局將聯合相關部門,以煙穩糧,以煙促糧,持續帶動畜牧業發展,積極探索構建“煙、糧、畜、煙”循環發展模式,促進產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