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轟隆隆,煙田冬耕忙。眼下已是寒冬時節,借著晴好天氣,河南洛陽市洛寧縣小界鄉煙地里農機聲“隆隆作響”,一眼望去,只見一輛輛拖拉機正開足馬力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用機械化開展冬耕深翻又快又好,省工又省力!”小界鄉煙農韋圓亮說道。
圖為洛寧縣煙田冬耕深翻作業場景(張雪攝)。
農機助力,煙農省力。機械化作業在煙田冬耕環節“大顯身手”,這只是河南省洛寧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洛寧縣局(分公司)聚焦提高煙葉機械化水平,向高效作業、輕松種煙工作目標,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不斷加快全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縣建設步伐,煙葉生產機械化程度逐步提高、覆蓋面逐步擴大,為降低煙農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提高煙葉均質化生產水平、推進煙區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以田宜機”,推進宜機化煙田改造
洛寧縣地處豫西山區,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具備典型的“豫西煙區”生態環境特點,煙葉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西南部山地地形以及南部丘陵地形,農機發展和推廣受生態環境影響較大,典型的丘陵地形影響了機械的適應性,限制了農機農藝融合度。
實現農機下田,首先要穩定煙區煙田,合理規劃,形成規模化種植。在此情況下,洛寧煙區立足基本農田和基本煙田保護制度,穩定基本種煙區域,完善設施配套,發揮資源聚焦效應;推進土地有序流轉,實現合理輪作、連片種植,促進“煙葉+N”多種產業互補發展,打造百畝片、千畝方集中連片煙田,提高規模化水平。以煙田規模化為基礎,在充分保護和利用好原有設施的基礎上,以去埂并田為主,開展輕中度土地整理工作,機耕道路建設結合歸并田塊,去彎取直,減少縱橫交錯,減少機械作業死角,改善農機作業環境,著力解決機械作業“下田難”“作業難”問題,促進作業區煙田整體宜機化水平提升。
“以藝宜機”,構建宜機化煙草農業標準體系
為促進農機農藝融合,洛寧煙區結合實際,積極構建宜機化煙草農業標準體系,通過農藝標準化,帶動作業機械化。圍繞三大作業場景,聚焦六個農藝環節,對技術標準體系內容進行討論、研究、驗證,參與制定了適合豫西煙區的《農機農藝融合操作規程》。針對煙葉生產用工多、勞動強度大的農藝環節,優先配置成熟適用的農業機械;針對機械化程度一般,適配度不高的生產環節,從農機適配性提升和農藝宜機化再造兩方面開展研究。通過制定科學合理、適應性強的宜機化農藝標準技術規程,著力解決農藝與農機脫節問題,推動農藝向農機前進一步,促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
“以研促融”,加強農機研發試驗
為了精準匹配適合洛寧煙區的煙草機械,在洛寧縣王村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建設了農機農藝融合試驗場,用來試驗改進各環節煙草機械。從移栽到成熟采烤,不同類型、不同廠家的煙草機械在大面積作業前,需要先在這里進行反復的測試、改進。同時,充分發揮研發者、生產者和使用者的積極作用,有效融合煙農建議意見,對煙葉生產薄弱環節進行研發。
目前,農機農藝融合試驗場測試改進了起壟施肥機、移栽機、除草機、植保機、采收機、裝煙升降機等,研發了植保機器人和采收車,這些機械全部在王村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區推廣應用,機械化作業率達到90%以上。在此基礎上,順利承辦了豫西片區農機農藝融合田間管理環節現場觀摩會、豫西片區農機農藝機械化采收作業現場會,為洛寧煙區下步農機農藝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以服促農”,穩步發展農機服務組織
近年來,洛寧煙區大力發展農機服務組織,以合作社為主體,完善服務機制,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體系,打通為農服務“最后一公里”,促進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帶動煙葉生產水平提升。在王村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綜合農事服務中心,設立農機租賃站和農機維修站,開展農機農藝培訓和農機保養維修服務,“訂單”開展農機作業,推動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逐步形成以農機服務為重點,發展綜合農事服務的規模化經營模式,全域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助推資源利用、資產盤活、糧食生產和集體經濟增收,實現多方受益、多元共贏。通過冬耕、整地、育苗、起壟施肥、移栽、覆膜、植保、中耕除草、打頂抹杈、采收、烘烤、拔桿12個環節機械化作業,煙農種煙平均用工從22個減到14個,實現了減工降本、提質增效。
“以農機農藝融合為突破口,提高煙葉生產機械化水平,向高效作業、輕松種煙邁進”已成為夯實煙葉產業穩定發展的必由之路。洛寧縣局(分公司)負責人表示,將持續以國家級農機農藝融合示范縣為引領,堅持因地制宜地發展丘陵山區農業機械,持續完善農機推廣服務體系,發展農機服務組織,實現農藝、農田、農機、農服“四位一體”整體推進,全力提高丘陵山區農機農藝融合水平,為實現煙區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積極貢獻煙草力量。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