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生機盎然的時節,福建龍巖市武平縣東崗村青年李文富正帶領合作社社員在煙田里打頂抹杈。
25歲的李文富是武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青年煙農托舉計劃最年輕的培育對象。2022年4月,大學畢業后留在大城市的他被青年煙農托舉計劃吸引回家,并很快成長為一名職業稻煙農。
兩年來,李文富在煙草部門的指導下學習種植技術、農機操作、現代化農場經營管理,創建了“合作社+農戶”耕作模式,帶動村民共同提高稻、煙種植水平和效益。
李文富正在學習無人機植保?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供圖?
說起自己的選擇,李文富喜笑顏開:“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能創業的愿望,既能照顧父母又能致富增收,這份事業有奔頭!”
如今,像李文富這樣的“稻煙農”越來越多。“稻煙農”,是稻煙種植主體培育全程一體化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稱謂。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以下簡稱“福建省局〔公司〕”)聯合農業部門共同開展稻煙種植主體素質提升行動,穩定稻煙種植隊伍。青年煙農托舉計劃即是其中一項有力舉措。
青年煙農托舉計劃是針對35歲以下自愿返鄉就業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福建省局(公司)采用“跟班師傅+跟班農戶+托舉對象”模式,組織相關人員參與種植理論學習、生產技術培訓、生產管理跟班學習等。
對于有資金、有技術、有文化且愿意投身稻煙產業的其他返鄉青年、退役軍人等,煙草部門積極實施創業幫扶,政策上給予多類補貼,技術上提供全流程針對性培訓,生產上進行“一對一”產業幫扶。
通過托舉計劃,一批有志于農村創業的年輕人回到農村,成長為綜合素質高、發展潛力大的新型種植主體,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人才蔚,事業興。隨著新型種植主體隊伍的茁壯成長,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現代化稻煙生產組織模式日益成熟。
經過培訓引導,一批有能力有意愿的煙農以股份合作等形式成立家庭農場,風險共擔、盈余共享,小戶則與大戶組成一體化單元互幫互助。同時,實施煙稻輪作的家庭農場被納入市級示范家庭農場評選范圍。福建省工商注冊登記的稻煙類家庭農場日漸增多,聯合經營的規模效益逐步顯現。
村民正在開展煙后稻收割?福建省煙草專賣局(公司)供圖
稻煙輪作模式,穩固了福建全省近十分之一的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2023年,福建全省煙后稻產量40.84萬噸;稻煙農戶均綜合收入達18.7萬元,煙稻輪作助農增收再創新高。
稻煙融合、生生不息,穩了飯碗、富了農民、美了鄉村,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顯著,已成為福建煙區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途徑。(徐江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