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鹽源煙區大力推廣“小苗培育+膜下移栽+水肥一體供應”技術,實現水肥精準滴灌,有效提高煙葉移栽成活率 /龍崗 攝
氣溫回暖,農事漸忙。
3月22日,以鹽源縣為代表的四川涼山州部分冷涼煙區,采用膜下小苗方式啟動煙葉移栽;4月15日,全州煙區拉開大規模抗旱移栽序幕。
只見廣袤煙田,一排排整齊的煙壟向遠方延展,一滴滴晶瑩的水珠從壟上的滴灌帶里溢出,均勻地滴落在苗穴里,一行行嫩綠的煙苗喝上“保命水”,在微風吹拂下輕輕搖曳……
“別看現在喝到飽,早些年家家都為用水發愁。”涼山州會理市局(分公司)木古煙站站長王明富介紹,涼山煙區特別是南部金沙江河谷煙區、中西部雅礱江沿岸煙區,每到春季降水偏少、水源緊缺,煙葉移栽用水、栽后保苗用水形勢嚴峻。
缺水就要探索節水之道。2024年,涼山煙區建立了“小苗培育+膜下移栽+水肥一體供應”的保護性健康栽培體系,在全州推廣膜下小苗移栽面積32萬畝,占移栽總面積的38.8%,全面增強干旱煙區水源科學利用;投入資金839.4萬元,在嚴重干旱煙區推廣13.99萬畝滴灌技術,全力保障抗旱移栽用水。
“‘膜下小苗移栽+滴灌’真是黃金移栽組合,省水、省肥還省工。”鹽源縣興隆鎮果場村煙農黃兵的稱贊源于收獲,“大概能節約20%的用水和40%的追肥,原來七八個人一天的補水補肥工作,現在我一個人半天就能完成。”?
用好田間的每一滴水,讓節水、增收實現“雙贏”。圍繞節水、用水、蓄水,涼山煙區因地制宜、打出“組合拳”,全力以赴做好煙葉生產“水文章”。
——將水源條件作為煙田規劃布局的首要因素,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支持,做好煙田布局調整,把煙田向靠近水源、配套設施齊全的種植區域和地塊轉移,確保實現“渠相連、路相通、旱能灌、澇能排”。
——及早啟動抗旱應急預案,加快溝渠、管網、塘庫、水窖等設施維修及水源儲備,提前組織發動煙農做好儲水、拉水和科學用水。
——從煙田預整環節想辦法,指導煙農使用旋耕機將土壤顆粒打至大小適中、增強蓄水保水能力,并使用足量農家肥,保持土壤結構疏松,確保移栽環節既澆足水又節約水,保障有限的水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
水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是煙農增收的保障。涼山煙區將進一步擴大推廣節水技術,優化技術服務,全方位保障煙葉全生育期的按需供水和水資源科學利用,為民解“水”憂,助力高質量。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