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要振興,產業須先行。多年來,湖北興山縣榛子鄉和平村村民一直以種煙為主要經濟來源,產業單一,收入“平平無奇”。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號角的吹響,興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在發揮產業優勢,助推鄉村振興上持續發力,積極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之路。
和平村地處海拔1200米的大山深處,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獨特,為產業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天然的場所,在當地煙葉收購站與煙農的共同努力下,一曲煙糧協奏曲正譜繪著鄉村振興的“最美音律”。
春風起,新篇開,煙糧協同“合奏樂”。
和平村共有600戶,1850人,自1989年開始種植烤煙。在鄉村振興大背景下,2020年,興山縣局(營銷部)積極開展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之路,為一直以煙葉種植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小村落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榛子鄉煙葉收購站王站長介紹到:“要想讓煙農們真正從協同發展中受益,必須打破傳統思維,引導煙農嘗試新的種植模式。”
為切實轉變煙農思維,破除煙農的擔憂,王站長與其他技術員每天走煙田、串農戶,悉心為煙農講解煙糧協同發展的優勢,并通過院壩會、屋場會、線上小視頻等形式,組織煙農學習外地煙區先進經驗成果,提振煙農信心。
“當時他們給我們做工作還是花功夫了的,‘煙糧協同’我們以前沒搞過,如果種了影響煙葉產量怎么辦?增加煙葉病蟲害又怎么辦?一系列的問題都叫我們不敢去嘗試。”煙農羅大叔在煙田里邊干活邊介紹著,“當時王站長苦口婆心的勸導,告訴我們在煙田里套種紅薯、菜薹等作物,不僅不會對煙葉造成損害,而且作物成熟后還可以賣錢,增加收入。”
懷著半信半疑的態度,羅大叔嘗試著在田間套種了紅薯等其他經濟作物,并且在當年還小賺了一筆,看著煙糧套種賺了錢,越來越多的煙農加入到了這一行列中,和平村呈現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發展景象。
困境現,挑戰至,銷路不順“傷感樂”。
隨著煙農觀念的轉變,參與到多元化產業發展行列的人越來越多,農副產品生產也越來越多,但由于市場信息的閉塞,和平村很多好的產品賣不出去,一下成了老百姓手上的“燙手山芋”。
“和平村地處高海拔,出產的菜薹品質很高,口感極佳,但是好東西換不成錢,對于老百姓而言再好的東西也只不過是‘廢品’。”羅大叔講述著自己的親身感受。
這么多農副產品沒有銷路,王站長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經過冷靜的分析,他意識到在推進煙糧協同的過程中忽略了銷售這一關鍵環節,于是王站長四處奔走學習,了解恩施、襄陽等地的發展模式,積極探索符合當地發展的聯產聯利的模式。
破繭出,成果顯,共同致富“幸福樂”。
經過探索,和平村找到了“合作社+產業”的發展模式,以金鵬煙葉合作社為主導,引進福萌源種養殖合作社,并與煙草公司、煙農簽訂三方合作協議,為煙農解決了后顧之憂。
“我們在煙葉育苗大棚閑置期時,將其租給花卉公司和福萌源合作社,既為我們合作社增添了收入,也解決了大棚閑置問題,同時更好的是,當地村民可以來務工,工費是每人150元一天,切切實實為當地村民增添了實惠。”金鵬煙葉合作社理事長郝明亮介紹到。
“我們組織煙農在煙田里套種菜薹,當地政府為煙農補貼160元/畝,其中80元是菜苗錢,80元是人工錢,讓煙農種菜無憂,種植的菜薹成熟后,我們按照協議價收購,煙農平均每畝凈賺2000-3000元,保障了煙農了銷售無憂。”福萌源種養殖合作社經理王榮說到。
如今,和平村形成了“煙葉+菜薹”“煙葉+花卉”“煙葉+旅游”的產業融合新路子,目前戶均年收入18.12萬元,高于全縣平均4.22萬元,畝平收入4640元,高于全縣平均700元,煙農們的日子越過越好,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如今,和平村的“煙糧協同”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這首大山深處的“煙糧協奏曲”必將余音繞梁,延綿不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