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潤澤崀山腳下,湖南新寧縣2.46萬畝煙田泛起層層新綠,一幅數字技術與傳統農耕深度融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新寧煙葉以數字技術為支點,撬動農業生產方式變革,讓“會思考的農田”成為鄉村振興最生動的注腳。
指尖操控,育苗工廠開啟“智慧革命”
(圖為巡田鄉花田村的智能化育苗工場)
在巡田鄉花田村的智能化育苗工場內,一盤盤煙苗青翠欲滴,與窗外起壟農機的轟鳴聲交相輝映。工場集成育苗池液循環回收再利用配套設備,加上噴淋系統,集補肥,病蟲害防治作用于一體,將育苗全過程納入數字化管理,確保每株煙苗“從出生起”便處于最佳生長環境。高清攝像頭監控著每一株幼苗的生長狀態,育苗戶通過手機端遠程查看棚內數據,配合數字化操控系統精準調控環境,并通過自動化設備完成通風、噴淋、補肥等操作,全方位給煙苗保駕護航……一部手機、一套系統,數字化以科技之力為育苗注入“芯”動力。
“以前育苗全憑以往的經驗,但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倒春寒,要時時刻刻守著,現在直接手機上看溫度,低了高了直接過來一點就能開棚和關棚,操作方便,溫度和濕度控的也好,出苗率高,苗也壯實,大家都喜歡!”工場內,育苗戶張安華熟練操作系統,輕輕一點,大棚頂部的通風設備隨即啟動,整個過程不過數秒。
數字煙田:煙田裝上“智慧大腦”
(圖為車頭村氣象檢測系統)
對于煙葉工作來講,要推動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穩煙區、穩煙田是基礎。乘著煙葉數字化轉型的“東風”,落實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穩收益的工作要求,依托全國統一煙葉生產經營管理平臺實施推廣為契機,新寧煙葉掀起了一股覆蓋全過程、全領域的數字化熱潮,借助數字煙田系統,所有煙田信息都數據在庫,技術員只需要綁定賬號,就能立刻看到當前管理片區的所有田塊,了解煙田的位置和面積以及農事作業情況,方便管理的同時,更是利于公司對煙田數據和煙葉產業的科學規劃,大大推進了煙葉生產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進程。
新寧煙草依托數字煙田,推進數字煙田的深化開發應用,聚焦畝產增收和品質提升兩個關鍵點,將傳統農耕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激發煙葉產業的內生動能,力求讓科學種煙、輕松種煙成為現實。以邵陽市“煙稻輪作”示范村車頭村為核心建設,試點智能化害蟲監測系統、智能化氣象監測系統等,打造智慧農業樣板,利用3S技術、遙感技術構建煙田數字地圖,將煙田地圖與生產基礎數據動態關聯,做到“過程數字化、管控精準化、現場可視化”,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無人機植保:天空中的“數字農具”
(圖為無人機操作員操作無人機)
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在現代煙草農業生產中,無人機的應用,也是越來越常見。“以前我們打藥都是人工操作,熱不說,速度也慢,費時又費工,現在好了,有無人機,只要打個電話就能提前和技術員預約,原本要兩三天才能打完的田,現在無人機三個小時就能搞定,又快又好,省工又省錢”。說起無人機的好,高橋鎮的伍師傅是連連稱贊。
自2022年起,新寧縣煙葉合作社成立全縣首個“無人機植保服務隊”,整合飛手培訓、設備租賃、作業調度等功能。服務中心負責人蔣艷波介紹:“我們采用‘預約式服務’,煙農提前和我們的技術員預約,我們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配,提前查看近段時間天氣情況,安排專業無人機操作員,利用大數據整合測算,科學規劃時間和路線,統一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作業。”據了解,該模式已覆蓋周邊8個鄉鎮,總服務面積超2萬畝,大大降低了煙農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煙農好評度極高。
從人工揮鋤到無人機翱翔,從靠天吃飯到數據種田,種植管理模式的嬗變印證了數字技術的磅礴力量。這里的故事不僅是農業生產的革新,更是千年農耕文明與數字時代的深情對話——當物聯網的脈搏與煙葉的呼吸同頻,當算法的智慧與農人的汗水交融,鄉村振興的種子已在數字土壤中破土而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