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本网站含有烟草内容,未成年人谢绝访问

烟业智汇

零售户在线

微薰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生产 > 正文

从这个规划看粮烟融合的战略价值

2025年04月18日 来源:烟业智汇 作者:折耳黎
A+ A

导语:粮烟融合这一独特模式如春风般席卷全国烟区,它既是烟草行业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热忱回应,也是绿色农业政策的生动实践。

微信图片_20250415103855.png

随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的印发,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粮烟融合这一独特模式如春风般席卷全国烟区,它既是烟草行业对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热忱回应,也是绿色农业政策的生动实践。这场农业变革不仅重塑了种植格局,更激活了土地潜能,为烟农带来丰收喜悦,为烟区注入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01、战略高度:粮烟融合的时代使命

粮烟融合,是烟草行业与时代共舞的智慧选择,更是其积极融入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实际行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每一寸耕地的珍视与对粮仓充盈的殷切期望,如何让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在有限土地上和谐共生,成为摆在烟草行业面前的时代命题。

烟草虽非粮食,但通过精心设计的轮作体系,粮烟融合在保障国家"粮袋子"的前提下,也为烟草产业描绘了稳健发展的新蓝图。

这种融合更是破解烟田连作困境的"金钥匙"。通过科学的轮作、间作与区域协同,不同作物的交替种植切断了病虫害的滋生链条,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让土壤重焕活力,实现了绿色防控的理念,完美契合了农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

对于烟农而言,粮烟融合犹如编织了一张"双保险"网络,烟草收益与粮食收入相互补充,拓宽了致富门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多元化的种植结构如同为烟区产业装上"减震器",面对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粮食与烟叶这两种特性迥异的作物能够相互支撑,确保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02、地方智慧:百花齐放的融合实践

四川经验:巧妙布局的空间艺术

四川省立足本土特色,勾勒出"一核两带、四区六园、N基地"的壮丽画卷,主动融入"天府第二粮仓"的宏伟蓝图。"一核"如引领群星的北极星,"两带"似环抱大地的彩虹,"四区"如同精心规划的功能板块,"六园"犹如绽放的产业之花,"N基地"则是星罗棋布于烟区的特色明珠。

在这幅壮美画卷中,四川烟区通过"烟-稻"、"烟-麦"等精妙的轮作模式,既守护了粮食生产的命脉,又解开了烟田连作的困局,让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对于丘陵山区,四川更是开创了梯田综合利用的新天地,让粮烟共生、林果间作等多元模式百花齐放。

福建模式:四轮驱动的融合引擎

福建省锻造了"四个融合"的烟稻产业发展引擎,包括产业政策的协同融合、生产技术的互利融合、基础设施的共享融合和综合体建设的深度融合。

在政策领域,福建省将烟叶生产与地方粮食规划巧妙编织,共同描绘扶持蓝图。技术层面,福建探寻烟稻轮作的最佳时间窗口与配套技术,实现两种作物的互利共赢。基础设施方面,烟田水利与农田水利同步规划,大幅提升资源效能。产业层面,福建积极推进烟区产业综合体建设,将烟稻种植与加工、销售、农旅紧密衔接,打造完整产业链。

多地创新:各显神通的特色路径

云南立足多民族地区特点,开创了"烟-玉米-豆类"的轮作体系,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提升了土壤肥力;贵州结合山区立体农业特色,探索"烟-稻-菜"的立体种植模式,让单位面积产出喜获丰收;河南在"烟-小麦"轮作的基础上,引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实现了资源节约与产量提升的双赢。

这些地方实践如同一首首动人的乐章,演绎着粮烟融合不是简单的作物轮换,而是根植于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特色发展协奏曲。

03、推进路径:粮烟融合的系统方法

科学规划:布局优化的智慧棋局

根据地域特点与农业发展需求,科学规划粮烟种植版图。在粮食主产区,精准调控烟叶种植规模,确保粮食安全;在适宜烟叶生长的区域,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烟叶品质。推行"宜烟则烟、宜粮则粮"的科学布局,构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一体化生产体系。

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强劲引擎

加大科研投入,构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研究向纵深发展。培育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优质烟草品种,普及机械化种植、智能化灌溉、精准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品质。通过技术培训与示范基地建设,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烟农。

绿色发展:生态保护的坚实屏障

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加强烟草种植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拦截沟、生态缓冲带等设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将烟叶秸秆、烟末等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和生物质燃料,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产业融合:发展空间的无限拓展

延伸烟草产业链,强化与烟草工业、商业的紧密衔接。发展烟草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打造烟草博物馆、主题公园等文化地标。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烟农共享产业增值红利。推动粮烟与加工、流通、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融合新业态。

04、丰硕成果:粮烟融合的多元价值

土地高效:粮食安全的坚实保障

粮烟融合通过科学轮作,让昔日单一种植烟草的土地实现一年两熟甚至多熟的奇迹。据统计,实施粮烟融合的区域,单位面积粮食产出比传统种植模式提高15%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筑起了坚实堡垒。

土壤改良:绿色发展的生态典范

粮烟轮作成功破解了烟田连作障碍的顽疾。不同作物的轮作切断了病虫害传播链,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需求。粮烟融合区域的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降低30%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5个百分点,生态环境焕发新生机。

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粮烟融合为烟农开辟了增收的新天地。调查显示,实施粮烟融合的烟农,年均增收幅度达20%以上。特别是在产业综合体建设的带动下,烟农还能参与到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收入水平持续攀升。

产业韧性:风险应对的坚强后盾

多元化的种植结构为烟区产业装上了"防震减灾"系统。当面临自然灾害或市场波动时,粮食和烟叶作为两种不同属性的作物,能够互为补充,降低单一作物面临的风险,为烟农收入提供稳定保障。

05、创新机制:粮烟融合的保障体系

政策协同:多方联动的合力机制

各烟区积极构建党委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与的协同机制,将粮烟融合纳入地方农业农村发展蓝图。通过签订合作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促进烟草、农业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和政策协同,形成推动粮烟融合的强大合力。

技术支撑:创新驱动的知识体系

行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适合粮烟轮作的品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研发,构建粮烟融合技术标准体系。通过组建专家团队、建设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为粮烟融合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经营创新:利益联结的共赢模式

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烟农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粮烟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同时,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让烟农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06、未来展望:粮烟融合的发展方向

一体化生产:深度融合的新境界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粮烟轮作制度,逐步形成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一体化生产体系,提升整体效益。通过标准化生产管理,实现粮烟生产的规范化、高效化。

数字赋能:智慧农业的新引擎

加强数字技术在粮烟融合中的应用,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粮烟生产的精准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建设智慧农业平台,为粮烟融合提供决策支持和技术服务。

全产业链融合:拓展空间的新格局

从单一的种植环节融合向全产业链融合拓展,推动粮烟与加工、流通、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粮烟融合新业态。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展粮烟融合的发展空间。

07、结语

粮烟融合发展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战略框架下的创新实践,通过科学轮作、资源共享、产业协同,有效促进了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烟农持续增收,为烟草行业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随着政策体系的完善、技术水平的提升和经营模式的创新,粮烟融合发展必将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新阶段,为农业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是烟草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值得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

热文榜

更多

视频

更多

专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