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云南省昆明市祿勸縣撒營盤鎮興安村,映入眼簾是成片的大麥,黃綠的麥穗在春風中輕輕搖曳,與一條條白色的烤煙理墑線交織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圖,仿佛為即將到來的煙苗移栽奏響序曲。
近年來,昆明市祿勸縣煙草公司積極構建糧煙協同發展產業、技術、經營體系,因地制宜發展推廣煙糧、煙雜糧等種植模式。堅持“煙田即糧田、煙農即糧農、煙機即糧機、煙技即農技”的基本思路,充分發揮煙葉產業聯農帶農強農功能作用,實現了“以煙穩糧、以糧促煙”的良性循環。
興安大麥田俯瞰。攝/張柱
“三月麥苞鼓,四月煙苗壯,這塊地一年要唱兩出豐收戲!”站在麥田邊的掛片職工韓忠發,指著田埂上的農事日歷說道。針對大麥成熟期與煙苗移栽季重疊的特點,煙站制定“雙搶”時間表,確保“麥田不誤收、煙田不誤栽”。積極動員煙農進行“搶收”大麥,5日內完成騰地,大麥收割后依托合作社的機耕隊立即深翻整地,同步啟動煙苗移栽,空窗期壓縮至3天以內。
“起初怕種麥影響來年種煙,煙站積極溝通協調,大麥收完剛好接茬移栽煙苗!”煙農唐學芝蹲在麥田里拔草,他說:“去年我家烤煙收完種大麥,不僅能釀酒還能喂養牲畜!多一份收入,誰不高興呢?”
針對煙后大麥種植的特殊性,煙站推出“三個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施肥:根據煙田測土配方制定施肥方案,減少化肥用量;統一還田:大麥秸稈粉碎后深翻入土,為后續煙葉種植增肥控病;統一防控:依托合作社的無人機飛防隊,開展防治覆蓋率100%。
興安大麥連片大田。攝/楊亞麗
烤煙連作會使土壤酸化,病蟲害增多,“玉米+大麥+烤煙”兩年輪作模式具有顯著優勢。一方面,大麥根系能分解煙茬殘留病菌,玉米秸稈和麥稈還田又能增有機質。另一方面,冬閑地也得到充分利用,實現一地兩豐收!老煙農唐乙立連連點頭:“去年煙苗移栽后病害少了一半,煙葉長得油亮!”
通過煙后大麥種植,不僅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煙田連作障礙發生率下降,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站在田埂上遠眺,黃綠的麥浪與白色的墑線在陽光下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祿勸縣煙草公司副經理表示,下一步,撒營盤鎮高安村委會將以國家局煙區產業綜合體為抓手,繼續深化產業綜合體糧煙協同發展模式,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更大的生機與活力,奏響更加動人的豐收樂章。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