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在隴東塬上,在隴南山鄉,煙壟條塊整齊,“錦緞”無限延綿。今年以來,甘肅慶陽、隴南兩地有關部門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帶動煙農提質增效。
科技賦能,移栽提質“加速跑”
走進慶陽規模化連片種植基地,機械轟鳴聲此起彼伏,井窖式移栽機正精準“吐苗”,一株株煙苗整齊列隊扎根沃土。今年,慶陽廣泛動員煙農自建育苗大棚,集成推廣濕潤育苗、井窖式移栽、機械化移栽等核心技術,育苗效率顯著提升。
“以前人工移栽一天最多栽半畝,現在機械化作業效率提升了將近一倍!”一位慶陽煙農擦著額頭的汗水,難掩喜悅。而在山巒起伏的隴南山區,新技術同樣廣泛應用,讓山地煙田也實現了標準化種植。
數據見證成效。面對持續干旱和大風天氣,兩地移栽期較去年提前3天,移栽效率同比提升5個百分點,煙苗成活率在 90%以上。
抗旱保墑,織密生產“防護網”
面對持續少雨天氣對煙葉生長的嚴峻挑戰,慶陽、隴南聞“旱”而動,打響抗旱保墑保衛戰。
技術員深入田間地頭,根據監測的土壤墑情,為煙田定制“起壟覆膜方案”,確保壟體飽滿、壟距規范,有效減少了水分蒸發。
同時,有關部門緊急協調毗鄰地區農機具進場馳援,加快作業進度,確保了在最佳窗口期完成保墑任務。
嚴抓標準,把好移栽“質量關”
“移栽是煙葉生產的關鍵環節,容不得半點馬虎。”隴南技術人員表示,后續將持續跟進,做好移栽質量檢查,保障煙苗健康生長。
面對近期高溫少雨的氣候條件,兩地立足實際,嚴格落實移栽技術標準,從選時、選苗到栽植全流程把控,為煙葉生產筑牢根基。在移栽時間把控上,兩地結合氣象數據與田間監測,綜合評估氣候、苗情、土壤墑情等因素,科學確定移栽窗口期。
慶陽市有關技術人員介紹,通過每日多次采集土壤濕度、氣溫數據,精準選定移栽時段,有效縮短了煙苗緩苗期。在選苗移栽上,圍繞苗高、莖粗、葉片數、根系發育、病蟲害等指標篩選壯苗,杜絕弱苗、病苗下地。移栽過程中,“深挖穴、澆透定根水、精準施肥”等核心技術得到全面落實。通過標準化、精細化操作,切實提升了煙苗抗旱能力和成活率。
精細管護,筑牢豐收“壓艙石”
煙葉移栽工作完成后,慶陽、隴南迅速行動,通過科學補水、精準補苗、提前防控等舉措,扎實做好煙田管護工作,為煙葉后續生長保駕護航。
慶陽依托土壤墑情監測,結合煙苗移栽時間,制定差異化補水方案,對移栽較早的煙苗,定期增加補水量,確保了煙苗在干旱期水分充足。目前,已完成1.5萬余畝煙田的精準補水作業,有效緩解了旱情對煙苗生長的影響。
隴南則重點開展查苗補苗工作,組織技術人員與煙農逐地塊排查,對缺苗、死苗區域及時補栽。同時,結合歷年病蟲害發生數據,提前制定針對性防治方案,實行每日動態監測。“一旦發現病蟲害,我們將第一時間采用生物藥劑防治,確保綠色防控覆蓋率達100%。”隴南有關技術人員表示。
精準管控,校準計劃“定盤星”
為貫徹國家局“穩規模、穩質量”工作要求,兩地以強化計劃執行為核心,在煙葉移栽過程中同步開展核查工作,通過技術賦能與管理創新,確保種植計劃精準落地。
在實際工作中,充分依托地理信息系統(GIS),全面推進電子地圖地塊綁定工作,對煙田進行精準定位,逐地塊核實面積,實現煙田信息“上圖入庫”。同時,結合當地煙田分布特點,融入當地特色管理模式,提升了計劃精準執行能力。
截至目前,兩地正在進行最后的煙田移栽面積核查,確保煙葉種植面積與計劃高度吻合,為全年煙葉生產目標達成提供堅實保障。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