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省石屏縣煙草專賣局主動融入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大局,以各項惠農利民舉措推動煙區生產方式轉型,讓農業種植提質增效的同時,進一步拓寬當地群眾增收致富路徑。
水潤煙田,織就精準灌溉網
2009年至2011年,持續的干旱讓異龍湖水位驟降,生態功能嚴重退化。而石屏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山區水資源豐富,異龍湖所處的南部常年受旱缺水。2011年2月,當地政府部門啟動石屏“北水南調”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石屏縣煙草專賣局積極響應,及時向上級單位申報水源工程項目,獲批后共投入煙草援建資金13034.27萬元,項目于2017年建成投入使用,2018年通過竣工驗收。
美麗的異龍湖。攝/李悅冉
該工程建成后,把北部豐富的水資源引入異龍湖,蓄水量常年穩定保持在8000萬立方米以上,全長43.16公里的水道宛如“生命動脈”,將水源輸送至沿線村落,沿途蔬菜和果木受益灌溉面積16.95萬畝,受益16.5萬人。而哨沖鎮水瓜沖水庫的建設和黃草壩水庫的改造便是“北水南調”水源工程中的關鍵一環,哨沖鎮成為了該工程項目受益區域之一。
中國煙草援建的石屏縣“北水南調水源”工程-水瓜沖水庫。攝/李天壁
隨著水瓜沖水庫建成和黃草壩水庫改造,以及水窖、水池、溝渠等設施的不斷完善,一個庫塘相通、溝渠相連的現代化水利網已然成型。這套水網不僅守護著異龍湖的生態健康,更為哨沖鎮的農業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打出了一套“治水-興農-強產”的精準生產組合拳。
每年4月底至5月初的烤煙移栽關鍵期,也是這套水網發揮作用的重要時期。“以前移栽烤煙,要跑好幾公里找水源,費時費力,水還不一定夠用,現在家門口的水渠就能取水,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和運輸成本,還能及時給煙苗澆水,煙株的成活率和品質也提高了。”談起水源條件的變化,水瓜沖村委水瓜沖村農戶普學玉對此深有感觸。
如今,水瓜沖水庫、黃草壩水庫已成為推動哨沖鎮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水源保障,惠及烤煙及其他農作物種植面積超5000畝,周邊受益農戶達300余戶。
路通業興,生產效率躍升
曾經,崎嶇泥濘的小路是制約哨沖鎮農業發展的“絆腳石”。農用車深陷泥潭、農資靠人背馬馱的場景屢見不鮮,嚴重制約了農業生產效率。“以前運肥料全靠人拉肩扛,遇上雨天,連三輪車都打滑,得全家幫忙推車,速度慢還危險。”撒媽扎村委大海科村農戶李從發回憶道。
2016年至2018年間,為了改善解決農戶的運輸難題,石屏縣煙草專賣局先后投入資金460余萬元,在哨沖鎮修建了4條總長20.6公里的機耕路,農用車輛、大型農機暢通無阻,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保障了農作安全,更帶動了生產模式變革。從田間整地到烤煙移栽,每個環節都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農戶也告別了傳統“肩挑背扛”的種植模式。
如今,大型旋耕機、起壟機能夠直達田間,替代了過去人工翻犁土地、起壟打塘的低效勞作;煙葉采收時,車輛可開至田埂,減少了搬運損耗;過去因交通不便難以推廣的規模化種植,也成為了現實。“以前七天才能完成的移栽,現在用上了覆膜機、移栽機等現代化農機,兩天就能結束,還能騰出手來干別的農活兒。”撒媽扎村委大海科村農戶李從發說道。
綠色烘烤,開啟智能新體驗
“以前烤一爐煙要燒不少煤,不僅成本高,還污染環境。現在用新能源烤房,不僅節能環保、省工,而且溫度控制更精準,烤出來的煙葉品質也更好,收入自然就增加了。”他達村委會大寨村農戶李家旺樂呵呵地說。
哨沖鎮小坡龍村生物質新能源烤房群。攝/顏偉兵
生物質新能源烤房以清潔能源替代燃煤,能減少有害氣體排放,除了環保與煙葉品質優勢,還實現了節能增效。傳統燃煤烤房需人工頻繁添煤、控火,火候不好控制,稍有不慎就會出現烤焦、烤青等問題。而生物質新能源烤房搭配智能控制系統,可根據煙葉成熟度、含水量等參數,自動生成烘烤曲線,通過溫濕度傳感器實時監測烘烤環境,一旦溫濕度偏離預設值,便立即啟動調節程序,自動調節加熱功率與通風量,實現精準控溫、精準排濕。
為破解傳統烘烤模式下生態環境保護與煙葉品質提升難題,石屏縣局在上級政策支持下,大力推進生物質新能源烤房建設工作,自2020年開始,累計投入資金219余萬元在哨沖鎮配置外置式生物質顆粒燃燒機烤房20座、改建生物質內置式新能源烤房149座,減輕農戶用工負擔的同時,既降低烘烤成本,又保護生態環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