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科技賦能是推動農村發展的重要引擎。湖北省枝江市煙草專賣局自駐村幫扶百里洲鎮戴家渡村以來,精準施策,因地制宜為其購置了兩臺無人植保機,這一舉措不僅破解了村莊農業生產的瓶頸,更激活了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為鄉村注入了蓬勃生機。
智能農機改寫傳統生產模式
“以前打藥靠人背,一天下來腰酸背痛,頂多能管 5 畝地;現在無人機一飛,幾百畝地半天就搞定,這科技真是幫了大忙!” 站在綠油油的麥田邊,村民李建國望著空中盤旋的無人植保機,臉上滿是感慨。
百里洲鎮戴家渡村作為傳統農業村,長期受困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模式。全村2000多畝耕地每到病蟲害防治季,勞動力短缺的問題尤為突出。村里的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留守的老人婦女成了田間主力,人工施藥不僅效率低下,還存在農藥殘留、人身安全等隱患。
轉機始于2021年8月枝江市煙草專賣局的駐村幫扶。在多次田間走訪和座談會后,枝江煙草駐村工作隊發現,制約村莊發展的癥結在于農業機械化水平滯后。經過多方考察論證,決定投入資金購置兩臺智能無人植保機。這兩臺無人植保機配備高精度GPS定位系統和智能避障功能,載重可達 15 公斤,每小時作業面積達120畝,是人工效率的3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其霧化噴灑系統能將農藥利用率提升至 80%,既減少了農藥使用量,又降低了環境污染。在今年小麥蚜蟲防治中,兩臺無人機僅用 3 天就完成全村 2000 畝麥田作業,較往年人工防治節省成本近 3 萬元。
服務輸出激活集體經濟造血功能
“沒想到無人機不光能干活,還能掙錢!”村支部書鄭麗萍拿著剛到賬的服務款,難掩興奮。在煙草局駐村工作隊的指導下,戴家渡村成立了“飛防服務隊”,將無人植保機的服務范圍從本村擴展到周邊5個行政村。
為打開市場,工作隊帶著無人機操作手開展“試飛演示”,在鄰村的麥田里現場展示精準噴灑效果。親眼見證無人機的高效作業后,周邊村莊紛紛拋來橄欖枝。服務隊制定了每畝地15元的收費標準,低于市場均價20%,憑借性價比優勢迅速搶占市場。
“我們按‘成本 + 服務費’模式運營,扣除電池損耗、農藥采購等成本,每作業100畝能純賺800元。”村財經委員黎澤洪算起經濟賬:今年春季以來,服務隊已累計為外村作業6000畝,為村集體增收4.8萬元。
更深遠的影響在于改變了村民的觀念。“以前總覺得集體的事與己無關,現在看到村集體賬戶上的余額越來越多,大家參與村務的積極性都高了。”黎澤洪說,村里正計劃用積累的資金再購置一臺大型植保機,擴大服務規模。
青年返鄉點燃鄉村振興新引擎
“在外打工不如回家當‘飛手’,既能照顧老人孩子,收入還不比城里少。”48 歲的潘小平,如今是村里小有名氣的無人機操作手。他曾在外打工多年,通過煙草局組織的專業培訓,考取了無人機駕駛員證書,現在每年增收10000元以上。
在無人植保機落地之初,操作人才短缺成為難題。煙草局聯合農業部門開展“鄉村振興飛手培訓計劃”,從本村返鄉青年、種糧大戶中篩選學員,邀請專業講師進行理論授課和實操訓練。培訓內容涵蓋無人機維護、航線規劃、應急處理等模塊,結業后頒發操作證書。
目前,戴家渡村已有3名青年通過培訓成為專業飛手,組成了“1名技術骨干+4名操作手”的服務團隊。28歲的鄒濤就是其中之一,他不僅負責無人機日常運維,還通過短視頻平臺分享飛防作業場景,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鄉村網紅”,間接為服務隊帶來不少訂單。
“年輕人回來的不僅是腳步,更是新思想。”駐村第一書記張元觀察到,隨著無人機帶來的新變化,已有幾名在外務工的青年主動聯系村里,計劃返鄉發展特色種植,利用無人機開展精細化管理。這種“人才回流-產業升級-鄉村發展”的良性循環,正讓戴家渡村煥發新的活力。
從田間地頭的效率革命,到集體經濟的破繭重生,再到青年人才的回流歸巢,兩臺無人植保機在幫扶村掀起的“科技旋風”,生動詮釋了精準幫扶的深刻內涵。正如村民們說的:“枝江煙草為我們送來的不只是2臺機器,也是讓我們村騰飛的翅膀。”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