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百色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依托煙區產業綜合體平臺,將傳承千年的耕作智慧與現代農業理念深度融合,以“煙稻輪作”為筆,在沃野田疇間繪就一幅“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煙糧雙融雙促”的生態富農新畫卷。
科技賦能,糧煙雙優。沈志程攝
“一基”筑基,筑牢煙區發展硬支撐
百色市將煙區生產基礎設施視為產業發展的命脈。圍繞“高標準基本煙田建設、水利設施修繕、機耕路貫通、農用機械升級、密集烤房新建”等優化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將建設資源向綜合體傾斜,穩固綜合體設施基礎,提高煙草農業設施現代化裝備水平。近三年來,協同多部門投入資金3.83億元,用于煙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顯著提升了煙區綜合保障能力。
利用烤煙育苗大棚閑置期開展工廠化育秧。鄧仁攝
“五化”協同,注入產業發展新動能
規?;N植破瓶頸。在政府主導下,劃定基本煙田永久保護區24萬畝,并出臺土地流轉專項方案,以重點縣、單元區、萬擔鄉、千畝村骨干煙區為重點,集中長期流轉土地4.7萬畝,穩步推進煙區布局優化,加快培育一批20-50畝的種植專業戶、50-100畝的家庭農場為主的新型經營主體,引導推動土地經營權向新型經營主體集中流轉,開展煙葉適度規模經營。
專業化服務提效率。依托合作社平臺,組建3500余人的專業服務隊伍,實現煙葉生產“一條龍”服務,既提高了合作社的造血能力,助力煙區群眾再就業,也實現了煙農輕松種煙。
機械化作業降成本。目前,全市煙草生產綜合機械化率已達80%,畝均用工較全國平均水平減少1個,年節約人工成本約1200萬元,生產效率和綜合效益得到顯著提升。
綠色化生產增底色。全面推行“減化肥、減農藥、減用工、減污染”的“四減”綠色生產模式。推廣有機無機復混肥、滴灌技術使用,有效實現節水、節肥、提質增效。實現煙田農膜100%回收利用,蚜繭蜂覆蓋率達100%,綠色能源烘烤(電能、生物質能)占比提升至51.3%,年減少燃煤1.2萬噸,煙葉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
數字化轉型強賦能。以全國煙葉一體化平臺為基座,積極構建“一部手機種好煙”數字化體系,推進煙田“電子一張圖”管理,推廣智能化烘烤技術,推動信息技術與煙草農業深度融合,逐步實現從生產到收購調撥的全流程智慧管理與數字轉型,極大提升了服務質效與煙農體驗。
良田配良策,打造糧煙雙優共富新典范
百色煙草創新實踐“有水煙田必種稻、無水煙田必種糧”理念,形成穩定高效的種植模式。田煙區普遍采用“2月種煙、7月種稻、11月-次年1月種冬菜(小蘿卜)或冬翻曬土”的周年高效輪作;旱地煙區則推廣“煙+玉米/黃豆/紅薯”輪作。全市煙稻輪作面積超85%,煙糧輪作面積達97%以上。煙葉規模化生產有力帶動了糧食規?;N植,形成了生產基礎穩、供給能力強的雙優產業帶,成為遏制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有效抓手。2025年,全市已打造萬畝級煙稻產業帶3個、千畝以上18個、500-1000畝31個以上,融合發展的版圖日益清晰。
資源共享提效能。自2006年大規模開展煙基建設以來,煙草部門累計投入7.667億元,其中購置農機1369臺套,搭建12.67萬平方米煙葉育苗大棚、密集型烤房1.17萬座。以中型拖拉機為主的通用農機在水稻田作業中利用率達100%,煙草專用農機亦廣泛應用于抽水、玉米培土等環節,實現了農機的互通互享;育苗棚育苗后可以育秧苗,密集型烤房烤完煙后可以烘干稻谷,顯著提升了糧煙生產的綜合保障能力。
產業綜合體,點燃煙糧融合“加速引擎”
依托“一基五化”打下的堅實基礎,百色煙草成功打造了靖西“繡球情”、德保燕峒、樂業百坭、靖西“百雪”等一批以合作社為核心實施主體、“煙+糧+N”多元輪作為特色的產業綜合體。這些綜合體將規?;N植、專業化服務、機械化作業、綠色化生產、數字化管理五大要素,無縫融入煙稻輪作全鏈條:
統一規劃管理:通過土地集中流轉與職業煙農(糧農)培育,實現煙田與糧田統一規劃和高效管理。
服務全程覆蓋:合作社專業服務隊伍覆蓋糧煙生產關鍵環節,保障標準化生產。
農機高效共享:煙草投入的通用與專用農機在水稻種植中發揮主力作用。
技術協同應用:綠色防控、智慧農業等先進技術在稻田間得到有效延伸。
輪作促雙贏,繪就煙糧雙優共興圖
一直以來,百色煙草嚴格貫徹落實“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糧煙融合、一體發展”工作要求,積極探索糧煙協同可持續發展新路徑,深入推進糧食和煙葉綠色低碳生產,在促進糧煙協同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結出豐碩成果。
百色煙草以“一基”強根基,以“五化”賦新能,在紅色沃野上精心描繪煙稻輪作、綠色高效、融合共贏的壯美畫卷。通過產業綜合體的示范引領,不僅穩固了煙葉產業,更做優做強了糧食生產,有效激活了土地潛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條具有百色特色的“煙糧雙優、融合共富”的鄉村振興新路。未來,這片希望田野上的“金葉子”與“米袋子”交響曲,必將奏響更加激昂的共富樂章。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