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對于坐落在山東省沂南縣西南部的小山村——雙堠鎮南龍口村來說,必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這一年,村莊遭遇了干旱天氣,村民們對于如何耕種愁眉不展;這一年,村里的鄉村振興工作亟待破局,卻苦于沒有好的產業發展;這一年,美麗鄉村建設如何破題,成為村黨支部一班人思索的重要課題。
山東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員工劉嘉胤被派駐到南龍口村任“第一書記”后,直面村民們的“急難愁盼”問題,和村干部一起走訪黨員群眾,對村情民意進行了摸底調研。
深入調研后,劉嘉胤心里有了底。一天,在南龍口村“兩委”班子會議上,村“兩委”成員正熱烈地討論著今年村里怎樣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首先要產業振興,咱們村要借助鎮上推進退林還耕這一契機,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把解決村民‘急難愁盼’問題、讓村民增收作為我們工作的目標。”劉嘉胤對村“兩委”班子成員說,“加強產業結構調整,要尊重村民意愿,使村民盡快走上致富路。”
“劉書記,一些村民想把自家種的楊樹清理掉,種一些具有較高價值的經濟作物。”
“聽說種煙葉效益不錯,之前很多種煙專業戶也到村里打聽有沒有成片的土地。”
村黨支部書記劉淑江和專職委員劉佃娟分別告訴劉嘉胤。
“不過,要種煙葉,澆水是個大問題。”劉淑江又說,“咱們村只有一個水庫,發展大面積的煙葉種植需要架設管網,那么資金問題怎么解決?”
劉嘉胤看了看大家,堅定地說:“既然群眾有呼聲,咱們就得有回應。只要大家有發展煙葉產業的決心和信心,水的問題我來協調解決。”
劉嘉胤(中)在和村“兩委”成員商討村莊發展事宜。
大力發展煙葉產業,方向就這么定下來了,推進過程卻一波三折。
有的村民不理解:“咱們村幾十年沒種過煙葉了,沒有管理經驗。”
“我們有煙站,有專業的煙葉生產技術人員指導,管理問題不用愁。”劉嘉胤說。
面對村民的疑惑和不解,劉嘉胤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印發了“明白紙”,劃分了網格,分片包干,挨家挨戶到村民家中解疑答惑,采取算賬對比的方法,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在具體工作中,由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集體統一組織分包土地;村集體統一幫助村民挖樹樁、深翻土地,不收村民一分錢。
為保證土地深翻質量,劉嘉胤每塊地都要親自查看、親自測量,確保樹樁挖得干凈、土壤深翻達到深土層。鑒于部分地塊的特點,劉嘉胤還多方聯系專業粉碎機械和篩土機械,逐地塊進行整理。
劉嘉胤(左)在查看地塊深翻情況。
土地整理完了,煙葉由誰來種是關鍵。不少村民說,這位“第一書記”行,工作有思路、有想法,能干實事,每天起早貪黑,這樣的“第一書記”信得過!就這樣,村民們的種煙熱情調動起來了,思想統一了,村子實現了種煙面積從0到500畝的突破。
4月底,煙葉移栽結束,劉嘉胤心里卻又多了一份牽掛。“咱們村新發展的種煙戶大都沒有經驗,煙站技術人員得重點靠上前、勤指導啊!”劉嘉胤對煙站負責人說。“劉書記您放心,我們一定重點靠上,幫助村民管好、烤好煙葉,獲得好收益,實現長遠發展。”煙站負責人說。
種植煙葉離不開水利配套設施。劉嘉胤不等不靠,與煙站工作人員一起規劃設計,協調沂南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打深水井2口,自籌資金架設管網,購買水泵4臺、水帶3000余米,解決了煙農澆水難的問題。
在煙葉采烤時節,為解決新手不會烘烤的問題,劉嘉胤積極聯系當地烘烤能手指導煙農烘烤,協調添置了10座烤房,為煙農解決了后顧之憂。
劉嘉胤在查看烤后煙葉質量。
付出總有收獲。今年,南龍口村新發展的煙農均獲得了不錯的收成。其中,煙農王田業種植煙葉80畝,純收入遠超他的預期。在談到明年的種植意向時,他滿懷信心:“有‘第一書記’作為后盾,有煙站的技術指導,我明年準備種200畝煙葉!”煙農李洪良說:“種煙比種很多作物效益都要高,明年我一定按照煙技員的指導好好種煙。”
產業轉型初見成效,美麗鄉村建設齊頭并進。劉嘉胤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邀請縣規劃設計部門,對南龍口村美麗鄉村建設進行整體規劃。如今,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辦公樓已完成主體框架,5000米的污水管道鋪設已經完工,河道治理、公園建設如火如荼,一條寬敞的柏油路由北向南,通往美好生活……南龍口村正呈現出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把每件事情都辦到村民的心坎上,劉嘉胤一心為民的樸實作風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劉書記雖然臉曬黑了、衣服曬褪了色,但他扎扎實實落實上級黨組織的重托,給我們村帶來了發展新路子。”劉佃娟感慨道。
作為“第一書記”,劉嘉胤始終不忘初心,在抓好基層黨建工作的同時,把鄉村振興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他的積極協調下,投資260余萬元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已經啟動,覆蓋1300余畝土地的農田灌溉水網、2.7公里的生產路面硬化、2座生產橋涵以及農田輸配電工程等配套建設完成后,將極大地改善當地生產基礎設施條件,并長遠服務于農業可持續發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