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姐,你快看看這壓痕到底是怎么回事?!卷煙廠說咱們的煙盒一上機就出現壓痕。可咱們的產品絕對合格!”技術員小何急得滿頭大汗,手里拿著兩摞煙盒沖進山東中煙將軍集團泉永印務公司工藝技術部辦公室。
被稱為“郝姐”的是工藝技術部副經理郝玲芝,她有著二十多年煙包生產工藝技術經驗,是這方面當之無愧的“大專家”。雖然經常被人吐槽“愛較勁”,但大家心里都知道——只要經過她把關的產品,準沒問題;只要難題遇到了她,就不再是難題。
郝玲芝仔細觀察上機前后的兩疊煙標,發現上機后的煙標上隱約有兩道機器壓痕。她搓著兩個煙盒慢慢地說:“這大概是上機印刷時表面光油的問題,我記得曾經在一篇學術報道上見到過。”根據乙醇分子間氫鍵弱于水分子氫鍵的原理,郝玲芝要求加大光油調配時的乙醇占比。
保障主業供應刻不容緩。郝玲芝即刻與技術人員投入試驗,有了成果就直接送往卷煙廠試機。最后在一天之內就找到了既不影響產品品質,又不會產生機器壓痕的最佳光油調配比例,解決了困擾年輕技術員小何的難題。
“果然是光油的問題!”小何不禁為郝玲芝豎起了大拇指,“郝姐你可真是神了!這么冷門的問題竟然能這么快解決!”
郝玲芝笑著拍了拍小何的肩:“多看書,多觀察,多動腦,多實踐,時間長了,你也能行!”
多看書,多觀察,多動腦,多實踐——這正是郝玲芝二十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理念和做法,也是郝玲芝能成為今日之她的成功秘訣。
郝玲芝(左)在與生產制造部人員討論泰山(新品)商標紙上表面爽滑度效果。王斐攝
二十多年前,大學剛畢業的郝玲芝懷著對未來的憧憬邁入泉永印務公司的車間。彼時,她默默握緊了拳頭,立志在這里生根、開花,發光、發熱。她從基礎做起,不怕枯燥,不怕艱苦,扎實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她不驕不躁,利用休息時間閱讀大量技術期刊,虛心向老師傅們請教,更珍惜每一次與外部專家溝通的機會;她在車間觀察、摸索,努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
同事們發現,這位充滿干勁和韌勁的一線工藝員有些與眾不同——她喜歡迎難而上,她享受攻克技術難題的快樂。
不知什么時候,郝玲芝在車間里得了一個“較勁姐姐”的綽號。
每次看見郝姐在車間里“轉悠”,操作工人都得捏一把冷汗。因為她對工藝的要求永遠不是“做到就好”,她對產品的要求永遠不是“合格就行”。她要的是每一項工藝都能完美適用并打磨純熟,要的是每一批產品的每一個參數都能卡在合格標準的正中線上。
郝玲芝(右)在對新打樣產品泰山(顏悅)商標紙的工藝技術關鍵控制點進行把關。王斐攝
功夫不負有心人。隨著知識和經驗的不斷累積,郝玲芝一步一步完成了從“學習師父”,到“成為師父”,再到“超越師父”的蛻變,已經成為泉永印務公司里工藝技術領域的“大拿”,獲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和尊重。
在她的努力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被攻克,成功從各個維度為公司降本增效;一項又一項產品研發任務被客戶認可,配合銷售團隊持續為公司爭取新訂單、新客戶。二十多年來,她主導或參與20余項省級技術創新項目,成果多次被評為國內領先,獲得17項國家專利;她本人獲得將軍集團勞動模范稱號,多次獲得泉永印務公司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
越來越多的榮譽加身,郝玲芝卻如成熟的麥穗,越來越沉得下心去搞研究。有了問題,她就全力攻克;沒有問題,她就精益求精。
工作的同時,她積極響應公司領導“師帶徒”的工作指示,十分注重后繼人才的培養。她深知,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只有讓大家都成長成能夠獨當一面的技術“大拿”,泉永印務公司才能在群雄逐鹿的煙草包裝行業中脫穎而出,才能在全國乃至世界的包裝印刷行業中謀得一席之地。她心甘情愿把多年來學習到的知識和經驗傾囊相授,從不藏私。在公司里,她的徒弟她教,找她學技術的人她教,遇到那種需要精進技術的人,她還會主動去教。
為鍛煉青年員工,郝玲芝牽頭工藝技術青年后備團隊。圖為郝玲芝(中)在與青年后備團隊一起研究燙凸工藝與單凹的關聯性。王斐攝
就像她所期待的那樣——一批又一批青年技術骨干在她的諄諄教誨下茁壯成長起來,在各個生產關鍵領域做著貢獻。泉永印務公司也在許多個“郝玲芝”的共同奮斗和“較勁”下一點點強大起來。在參加全國煙草多元化經營管理評價的九年中,泉永印務公司兩次獲得卷煙配套類企業全國排名第一,7次獲得全國前三。
郝玲芝把青春年華融入對工藝質量的執著追求中,以滿腔熱情和實際行動詮釋著對印刷事業的無限熱愛。昨天已經過去,未來仍需耕耘。郝玲芝表示,作為一名煙草人,她將繼續心懷責任與夢想,把滿腔熱情傾注到她所熱愛的印刷事業中,在推動公司高質量發展、創造性為主業服務的道路上,持之以恒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