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人來說,設備發出的聲音或許是煩人的噪聲,但在懂行的維修師傅耳中,這些聲音卻是一個個有用的信號,甚至是診斷設備問題的關鍵依據。湖南中煙長沙卷煙廠動力車間的毛瑞年,正是這樣一位“聽聲辨癥”的高手。
他與設備“心有靈犀”
對于設備運行時發出的各種聲響,毛瑞年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感知。記得有一次,一個聯軸器轉動不靈活,聯軸器兩頭分別連接著電機與水泵,十分不好判斷是哪一頭的設備出了問題。判斷不準,維修的時間就會增加,影響空調熱水的供應,現場的師傅們一下子都犯了難,只見毛瑞年來回轉動聯軸器后,便斬釘截鐵地說:“是電機卡住了,有輕微的磕碰聲。”。在快速更換并恢復設備后,大家無不對毛瑞年“辨聲聽診”的方法贊譽有加。
無論是大型機組的低沉轟鳴,還是小型設備的輕微嗡嗡聲,都逃不過他的“順風耳”,他深知設備運轉的聲音宛如其健康
圖為毛瑞年在仔細傾聽設備運轉的聲音,排查異常情況(李威/攝)
狀況的“晴雨表”。通過一次次專注的傾聽,他如同一位精準的“醫療大師”,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設備細微的異常,為設備“把脈問診”,既能一擊即中的快速恢復故障設備,亦能將潛在的運行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確保整個服務體系的平穩運行。
他與隊友齊心協力
在問題解決的關鍵戰場上,毛瑞年尤為注重團隊智慧的凝聚與發揮。每成功解決一個問題,他都會精心召集團隊成員們圍坐在一起,開啟一場深度的復盤之旅。通過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耐心聆聽隊員們提出形形色色的解決方案。
“大家有什么想法?別怕說錯,集思廣益才能找到最優解。”毛瑞年總是這樣鼓勵隊員們。他的開放包容和積極傾聽的態度,激發了隊員們的參與熱情,也讓整個團隊更加緊密團結。
在一次復雜的設備故障排查中,團隊成員們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經過激烈討論,最終采納了一位年輕技術人員的建議,成功解決了問題。事后,毛瑞年拍了拍那位年輕人的肩膀,笑著說:“看,你的想法多棒!以后要多發言,團隊需要你的智慧。”這種團隊協作的精神,不僅讓問題迎刃而解,也讓每個成員在工作中找到了歸屬感和成就感。
他對同事用心用情
每一次踏入服務區域,他如同一位親切的老友,目光堅定、帶著誠摯的微笑與大家開啟一場場走心的交流。
“今天工作量很大啊?看你額頭都出汗了。”他關切地問道。
“這大冬天的,你怎么穿短袖干活?不冷嗎?”他笑著拍了拍同事的肩膀。
幾句簡單的寒暄后,他便快步走向機房。沒過多久,現場的同事們發現,空調的溫度調節得恰到好處,汗珠消失了,工作環境也變得舒適起來。
圖為毛瑞年與同事暖心討論延長閥體使用壽命措施(李威/攝)
事實上,這些看似平常的聊天,正是毛瑞年精準洞悉同事需求的關鍵。他總是耐心傾聽大家對工作環境的感受,細致詢問空調使用時的每一個細節。從同事不經意的一句吐槽,到對溫度舒適度的微妙偏好,他都一一記在心里。 “只有大家在工作中感受到關懷,才能推動工作不斷前行。”毛瑞年常常這樣說道。他深知,服務的本質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是讓每個人在工作中感受到幸福與溫暖。
服務有“聲”,匠心無聲。毛瑞年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優質服務”——不僅是解決問題,更是用心去感受每一個細節,用真誠去回應每一個需求。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