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采集室見證了一場特殊的生命接力——十堰市房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00后”青年員工王哲銘在完成367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捐獻僅5個月后,再次為同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110毫升淋巴細胞混懸液。
青衿之志:肯用真情去奉獻
2020年,尚在大學校園的王哲銘追隨父親的腳步,首次踏入獻血車。父親那句“獻血救人,是平凡人最直接的善意”,如同一粒火種,悄然種在他心間。此后的四年時光里,這位兼具“理工學霸”智慧與“熱血青年”赤誠的學子,挽起袖子累計獻血達7800毫升。憑借這份堅持與付出,他榮獲2022至2023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2023年,在一次無償獻血活動中,王哲銘登記加入了中華骨髓庫。
圖為王哲銘(右)第一次獻血時的情景。
2024年7月,王哲銘參加工作。嶄新的工位上,新員工培訓手冊與筆記本整齊擺放。同事打趣他:“計算機高材生能勝任基層煙農服務工作嗎?”他笑著翻看記滿筆記的本子,希望盡快掌握崗位技能,為煙農解決實際問題。他心里想:“只要肯用真情去奉獻,擼起袖子加油干,再大的困難都能克服。”
成為煙站綜合管理員之后,午休時分辦公室不見他伏案小憩的身影,田間地頭留下他手把手教技術員調試無人機的忙碌模樣——從螺旋槳檢查到航線規劃,每個細節都耐心講解。為提升數據管理效率,他利用專業特長編寫簡易教程,設計表格模板指導同事錄入煙農信息、煙葉種植面積及烘烤情況,搭建起實時共享的數據平臺。
面對煙農對新技術的顧慮,他挽起褲腿走進田間,握著老農的手示范App下載、合同綁定操作,反復講解天氣預警、數據實時更新的實用價值。不僅如此,他還將散落各處的紙質記錄逐一掃描分類,依托煙葉生產管理系統搭建電子檔案庫,讓“輸入關鍵詞即可調取病蟲害記錄”的便捷,替代了往日翻箱倒柜的繁瑣。技術員們瀏覽著條理清晰的電子臺賬,不禁贊嘆:“這小伙子的點子多,實實在在給咱減負增效!”
圖為王哲銘在統計煙葉生產信息。
“生命火種”:比任何獎章都有分量
2024年10月,一個電話劃破湖北煙草商業系統新進員工培訓基地的寧靜。“您與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而且是9個點相合!”十堰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聲音帶著顫抖——這種非血緣超高匹配度被醫學界稱為“另一個自己”的奇跡。電話這頭,王哲銘攥緊培訓手冊,指尖因用力而發白,他回答對方:“這是我的榮幸,隨時可以捐獻!”
接到初配成功通知時,正值煙葉收購工作最繁忙的時節。單位領導得知情況后,立即安排人員做好工作銜接,給予他充分的休息時間。在武漢市中心醫院的病房里,動員劑的副作用讓這位身高一米八的壯小伙腰關節酸脹如蟻噬,他忍痛堅持了7天:“再堅持堅持,患者還等著我呢!”
2024年11月10日,他在采集室的病床上近乎一動不動平躺近6個小時完成捐獻,成為湖北省第679例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367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在無菌袋中泛著淡粉色光芒,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哽咽著說:“你真了不起!這袋‘生命火種’比任何獎章都有分量。”
一周后,房縣縣局(營銷部)傳閱著一封字跡娟秀的感謝信:“親愛的陌生人,您的細胞將在我丈夫體內重生,這份跨越血緣的守護,讓我們破碎的家重新完整……”信末署名是“患者妻子”。此時,信中那位“親愛的陌生人”已經回到工作崗位,默默在煙田里調試新引進的無人機。
圖為王哲銘參加“配送突擊隊”為零售戶送貨上門。
2025年1月,當“配送突擊隊”征集令發出,他主動請纓支援配送。凌晨的倉庫里,他哈著白氣搬運卷煙;風雪交加的道路上,他跟車日均配送超100公里。連續15天,從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他以車輪為筆、以風雪為墨,在蜿蜒鄉道上勾勒出“零延誤”的責任軌跡,只為及時把卷煙送到零售戶手上。
二次捐獻:救人就要救到底
2025年3月26日,春日的陽光照耀著房縣項家河村的煙葉種植基地。正在基地發放煙用物資的王哲銘,手機突然震動:“小王,患者病情反復,需要二次捐獻。”他放下手中的物資單,心里想:“救人就要救到底!”
面對親友的擔憂,他找出醫學資料耐心解釋:“現在的采集技術很成熟,我會平安回來的。”啟程時,單位領導緊握他的手:“你是煙草青年的驕傲!救人先于一切工作,我們都支持你!”二次捐獻前夜,他復盤了近期的煙葉生產進度,又計算了一下自己的時間,在工作群里留言:“煙農趙論軍的物資推遲4天發放,我回來后立刻補上!”
這次捐獻雖不需要注射動員劑,但挑戰依然嚴峻。淋巴細胞采集需循環1.5倍全身血量,為保障細胞活性,他提前一周調整作息,每天夜跑5公里增強體質。4月10日,在武漢市中心醫院采集室內,隨著淋巴細胞分離機啟動,王哲銘成功捐獻淋巴細胞混懸液110毫升,成為十堰市首例“二次捐獻者”。看著血液在透明管路中循環流淌,他輕聲對護士說:“去年捐獻那天是立冬剛過,今年是在清明過后——萬物新生的節氣,多好的兆頭,希望這位未曾謀面的患者可以盡早恢復健康呀!”
圖為王哲銘領取捐獻造血干細胞榮譽證書。
據了解,同一患者進行二次移植時,有造血干細胞和淋巴細胞兩種方式。選擇前者還是后者,需要由醫院根據患者病情提交申請,最后提交中華骨髓庫專家委員會評估確定。湖北省紅十字會骨髓庫工作人員說,非親緣二次捐獻的案例不多,需要捐獻者有極大的勇氣與奉獻精神。
從7800毫升熱血到兩次“生命火種”捐獻,這位“00后”煙草青年用熱血行動詮釋了何為“十萬分之一的緣分,百分之百的擔當”。
“挽袖”與“擼袖”,皆是擔當。正如他在第二次捐獻后所說:“作為計算機研究者,我用代碼探索世界;作為新時代青年,我用真情溫暖人間。”當患者體內流淌起他的細胞,當煙農因他搭建的數字化管理系統增收萬元,他在荊楚大地播撒下的愛與希望,將生生不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