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種烤煙以前,劉明海家里吃的用的,主要依靠他父親與人開辦的磚瓦窯的收入。土法做磚瓦不僅破壞環境,而且勞作強度很大,干了20多年,劉明海父親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賺得的錢也越來越少。1986年年初,劉明海的父親決定回家種地謀生。
然而在當時,種地并非比在開辦磚瓦窯容易。劉明海一家居住的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向陽鄉法土村,是一個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區村,土地耕作條件惡劣,多年來,廣種薄收的生產困境,“鎖”住了村民們過上好日子的腳步。
一家子的吃飯穿衣,當家人要拿出主意。在劉明海的父親為全家接下來的生活而犯愁時,鄰村試種烤煙成功的消息傳到了法土村,這個操勞了大半輩子的漢子動了心。
劉明海的父親將心動變成了行動。1986年5月,劉家約著村里另外2戶,帶頭在村里種起了烤煙。在當地煙草部門技術員的精心指導下,3家人當年種烤煙實現了開門紅,硬生生從石頭縫里挖出了“金娃娃”。在他們的示范帶動下,其他村民也走上了這條致富路。
法土村的土地耕作條件有多惡劣?站于村中高出遠眺,目力所及之處,幾乎找不出一片不長石頭的耕地,這些青褐色的大石頭密布于四處,有些地塊,石頭比土壤還多。正是在這樣條件下,依靠種植烤煙,法土村的鄉親們刨除了窮根,過上了“衣食無憂、手有余錢”的生活。
雖然土地耕作條件差,但當地煙草部門還是想方設法幫助鄉親們降低生產成本,增加家庭收入。這些年,當地煙草部門以補貼的方式為村民們修建了200余口地邊小水窖和20多座水池,有效解決了村民生產用水難的問題。
2017年,在當地煙草部門的大部分資金補貼下,合作社技術員、村民劉敏在村口建起了一座臥式烤房群,以“全商品化烘烤”模式為村民提供烘烤服務,解決了大伙兒長期烘烤損失率過高的問題,每年減少的烘烤損失超過20萬元。
手里有了余錢,村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腳步愈發加快。最近幾年,村民們自發改善土地耕作條件的勢頭漸起,不少人家請來挖掘機將地里的大石頭挖去冒出頭的部分,又從遠處運來土壤填充進去,想方設法穩住來之不易的好日子。
2019年,拿著前些年攢下的部分余錢,劉明海在石頭縫里種下了7畝韭黃,今年,他家種韭黃的純收入預計能有5萬多元?!耙郧拔覀冞@里有個笑話,當法土村的牛,要學會跳‘迪斯科’,意思是在石頭地里用牛犁地,非常不易。”劉明海說,這些年村里普及使用小型農機具的速度很快,這讓鄉親們的錢袋子越發殷實增加了底氣。
站在烤房群大門望過去,數百米外、坐落于半山腰上的法土村,一幢幢造型各異的小樓鱗次櫛比,平坦的水泥路從村里通往村外,進出的小汽車不時開過,在黨的好政策下,這個小山村從石頭縫里找到了打開幸福之鎖的鑰匙,朝著更加美好的生活奔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