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春暖花開。走進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阿戛鎮群福村的食用菌產業園,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映入眼簾。村民孫娥上班已有半個多月,她熟練地在菌棒生產線上工作著,加工出一個個蘊含著希望的菌棒。
群福村村民在菌棒生產車間務工。新華網發(吳清海 攝)
在群福村生機盎然的田野上,也是一幅忙碌的景象。村民周增品已經把自家的煙地翻犁了兩遍,這段時間正忙著挖集雨池,為后期的煙葉生產做好充分的準備。煙葉是他們一家8口人的主要經濟來源。
伴隨著一個個富有市場前景的產業在群福村落地,群福村的群眾實現了家門口務工,幸福指數快速增長。
作為水城區的結對幫扶成員單位,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主動融入鄉村振興大局,2021年繼續派駐第一書記到群福村駐村,扎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冉清去年5月開始駐村。近一年來,他抓產業,推動食用菌、有機肥、烤煙、刺梨等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強黨建,積極參與村委換屆選舉,幫助群福村建立起一個年輕的村委班子,帶領群眾謀幸福;講文明,狠抓鄉村文明治理,倡導文明村風。
今年春節過后,冉清早早回到村里,指導村民搶抓節令促生產。
冉清(右)和張貴林一起研究國家政策,商量群福村的產業發展規劃。新華網發(吳清海 攝)
與冉清一樣,2021年11月通過換屆選舉成為村黨支部書記的張貴林也早早就開始了工作。這個今年只有27歲的小伙子是阿戛鎮目前最年輕的村支書,過去,他與父母一起在家種植烤煙,家庭收入連年提高。當選村支書后,他努力思考如何為群眾謀幸福。
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冉清和張貴林把目光都聚焦到了產業上。
食用菌產業園是群福村群眾的重要務工地。2018年7月,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聯合政府、企業,在群福村建立了集制種、生產、循環、轉化、研發和展示為一體的食用菌生態示范產業園。這個年產菌包1500萬棒的食用菌項目,為群福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和學習機會。
2月16日,產業園開工生產,46名村民開始上班。在這里,他們多勞多得,月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
“在家門口上班,每月三四千元工資,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比外出務工強多了。”談起如今的生活狀況,孫娥滿臉笑容。
“等到了采菇旺季,整個食用菌生產需要80多名工人,更多的村民會有工作可干。”張貴林說。
產業園內,另外一個重要的項目也加足馬力生產,那就是以菇渣、酒糟等為原料的有機肥廠,16名群福村村民在這里務工。廠里生產的有機肥供應全市的烤煙種植,不愁銷路。
有機肥生產現場。新華網發(吳清海 攝)
“有機肥廠是群福村集體收入的一大來源。經過煙草公司與有機肥廠協商,年銷量低于6000噸時,廠里每年給村里40萬元,超過6000噸的部分,每噸再給村里50元。”冉清說。
烤煙生產是群福村的傳統產業,也是使用勞動力最多的產業。全村有1033戶村民,其中種煙的就有300多戶,種煙面積達2500畝,每年光務工收入就有500萬元左右。
當前,烤煙生產正值育苗和春耕的關鍵時期,冉清與張貴林一有時間就往育苗大棚和煙地里跑。冉清過去常年在煙葉生產崗位工作,是村民心中隨叫隨到的煙葉專家。
群福村村民熊燈亮過去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通過種植烤煙,他2018年實現脫貧。今年,熊燈亮打算種植50畝烤煙,在冉清的指導下已做好前期準備。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如今的群福村,產業發展齊頭并進,農戶腰包逐漸鼓起來;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村民的生活質量迎來巨變。整潔的村容,和諧的鄰里關系,構成了一幅新時代新農村的美麗景象。
“有了產業,就留住了人,相信我們群福村會越來越‘有福’!”張貴林堅定地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