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團團云霧籠罩著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縣撒瑪壩梯田,此時稻谷已經收割完,田里放滿了水,水面平靜得猶如一面鏡子,在等候來年的春耕。
“郭大哥,我在央視看到那個紀錄片《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之《紅河哈尼梯田》里面有你哎,講的就是咱大家伙兒養鴨協會的事情哩。”正在家中看電視的村民李祖周給郭武六打去電話。
說起郭武六,不得不提到紅河縣寶華鎮噶他村的養鴨協會,這些年來,噶他村民依托萬畝梯田走出了養鴨致富之路。
撒瑪壩梯田。潘瑩 攝
郭武六一家世代居住在噶他村,是地地道道的哈尼族,從小在梯田邊長大的他,看著老一輩們用春種秋收、“稻魚鴨共作”的耕作方式養活了一家人,但由于缺乏高效的生產方式,家里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2006年,郭武六依靠外出打工的積蓄,在村里開起了一間小百貨店。在紅河縣煙草專賣局的悉心服務下,小店的生意紅紅火火,改善生活的同時,也為村民們購物提供了方便。2013年,在噶他村委會的換屆選舉中,郭武六被村民們推選為村委會主任,郭武六便把百貨店交給妻子打理,自己一心撲在了工作上。
2015年,噶他村委會被認定為建檔立卡戶的有302戶,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郭武六心中日夜壓著的大石頭。
思索再三后,郭武六把主意打在了梯田上。嘎他村坐落在撒瑪壩梯田旁,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村里有著“稻魚鴨共作”的傳統,特別是在梯田養殖的鴨子能產出獨特的紅心鴨蛋,口味鮮美,營養價值高,也頗受市場歡迎。
《人類的記憶——中國的世界遺產》之《紅河哈尼梯田》下集《保護篇》中的郭武六。視頻截圖。
郭武六帶領著村民們干起了規模化養殖,成立了養鴨協會,在當地政府“調結構促產業”政策支持下,孵化機、鴨蛋保鮮庫、養殖田棚等問題一應解決,村里不少年輕小伙還跟著郭武六走訪,引進公司保底收購,與村民簽訂保底收購協議,村民養鴨致富的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
這下,嘎他村紅心鴨蛋走出大山的增收致富之路走通了。2015年10月,郭武六獲得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實踐突出貢獻獎”,在他的帶領下,302戶貧困戶靠梯田養鴨、賣鴨蛋全部實現了脫貧。
無獨有偶,在紅河縣甲寅鎮他撒村綠樹格梯田旁,也有著紅心鴨蛋致富的例子。
夕陽下的綠樹格梯田。潘瑩 攝
“親們,這就是我們的梯田鴨,它下的蛋是紅心的,可好吃哩。”這是郭橋芬挽起褲腿站在梯田里直播售賣“紅心鴨蛋”的場景,吸引眾多粉絲點贊。
前幾年,郭橋芬在他撒村綠樹格梯田旁,開了一家小雜貨店,經營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時,她還把梯田紅心鴨蛋、梯田紅米等特色農產品放在了貨架上。
一次偶然的機會,紅河縣煙草專賣局客戶經理拜訪郭橋芬時,介紹可以嘗試線上銷售的辦法,她默默地記在了心里。
說干就干,郭橋芬開始在短視頻平臺上傳視頻,她和同村的年輕姑娘一起,身著哈尼族服飾,向網友展示著哈尼族人民在梯田中耕作、養鴨、撿鴨蛋的生活視頻,得到很多網民關注和喜歡,
她還在電商平臺上申請了一家“微店”,上架了紅心鴨蛋和其他本地特產,為村民們對外銷售紅心鴨蛋提供了新渠道。
“咱們的東西那么好,我要把它賣得更遠哩!”如今,郭橋芬通過電商銷售,幫他撒村村民們的紅米、紅心鴨蛋等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在她的帶動下,他撒村養殖鴨子的村民已有120余戶,戶均養鴨40只以上,在鴨子產蛋高峰期,每天生產的紅心鴨蛋超過4000枚,每戶每年能增收5000余元。
郭橋芬電商銷售梯田農產品的致富道路,儼然成為了新元素融入梯田的代表。
梯田養殖鴨子。潘瑩 攝
品美食,賞美景,敘美事……如今的哈尼梯田,正呈現出嶄新的氣象,梯田上的哈尼人民,不斷演繹傳承千年的稻作文明,用守護綠水青山,贏得金山銀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