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可口,美味多汁,大可的枇杷最是好吃。”
時下,枇杷采收已接近尾聲。云南省昆明市石林縣大可鄉巖子腳村委會半山坡上,煙農李春紅正嫻熟地采摘枇杷末果。她頭戴草帽、手握剪刀,一咔嚓,左手嫻熟的接住剪下的枇杷,不用說,是個勤腳快手的人。
在大可鄉巖子腳村,說起李春紅,大家直夸“辣糙”,意思是厲害能干。她卻說:“‘辣糙’也是要看條件的?!?/p>
早些時候,李春紅插過秧、種過玉米,一邊幫襯丈夫栽種烤煙,一邊打零工補貼家用。2015年,為了給兒子攢夠結婚彩禮,一人只身到東莞打工,每天早上6點起床,12小時待在工廠里?!耙荒甑筋^,除去吃住,就剩2萬多塊,家是家幫不上,老人小孩也照顧不到?!?/p>
石林縣大可鄉,常年以烤煙種植為主,近年來,大可鄉深挖地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枇杷產業,積極探索“煙+果”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之路。
生計跟前,李春紅也想過在交售完烤煙后種植枇杷,但她家多是山地,山路不通車。一旦種,水肥都要往山上挑,結了果,也要一框一框往下扛。“吃苦不怕,就是沒有技術,力氣也不夠,難種也難受?!崩畲杭t感慨。
種植枇杷的農戶大多單打獨斗,技術參差不齊,枇杷雖有大名,卻得利甚微,一直沒有“彈出”煙農致富的“產業經”。
煙農增收關鍵在產業融合。轉折出現在2017年,石林縣煙草公司投入資金461.52萬元,開展巖子腳大凹子煙水配套項目建設,建成水池65個、管網3件20565.05米、提灌站2件、機耕路1條,路上山,水入池,李春紅總算種下了枇杷。
頭一回栽枇杷,看著漫山的樹苗,李春紅心里直打鼓:怎么種?會不會掛果?本錢能掙夠不?
煙技員畢永昌是栽枇杷的老手,了解李春紅的難處后,從除草、施肥、剪枝、套袋、采果全程做技術指導。
去年,石林縣煙草公司圍繞“減工降本、提質增效、服務煙農”投入5萬元在巖子腳小土洞烤煙種植連片搭建了單軌運輸車,“火車”上山,解決了枇杷、烤煙、玉米等農作物運輸難題。
“大可鄉屬高原淺丘地貌,含鉀量高的土壤環境使得這里適宜種植冬春枇杷,有效填補冬季水果市場空白。枇杷栽種只使用農家肥,加上大可鄉晝夜溫差大的氣候特點,使得大可枇杷品質較佳,頗受市場青睞。”大可煙站副站長普鄭才說。
如今,新農機、新技法讓枇杷品質越來越好;“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讓枇杷遠銷全國各地,從生活拮據到年年有余,李春紅品到紅花大金元的“香”也嘗到枇杷的“甜”,一年下來,李春紅一家烤煙種植收入7萬多元,枇杷種植收入4萬多元。
“煙+果”產業融合已帶動大可鄉1000余戶煙農增收,全鄉種植枇杷11450畝,種植烤煙13440畝,走出一條既提高煙農經濟收入,又綠化山地的“煙+果”種植之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