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路修好了,堰塘也整好了,還給我們建了廣場,環境好得不得了!”斯家場鎮鞍子嶺村村民指著新硬化的村道,豎起大拇指。
2024年,斯家場鎮鞍子嶺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0萬元,位居全鎮首位,捧回了全市“強村行動進位單位”獎牌。該村黨總支書記文春華介紹,10年前村集體收入尚不足4萬元,在全鎮排名末位。
10年翻了20倍,從“后進生”蛻變為“排頭兵”。文春華將逆襲密碼歸功于湖北省荊州市松滋市煙草專賣局的持續深耕幫扶。
澆筑產業“大梁”
地處丘陵地帶的鞍子嶺村,曾因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空心化嚴重,4家村辦企業相繼停擺。“外來投資商連山溝溝都不愿多看一眼。”
市煙草局駐村后,一手抓設施改善,一手抓產業牽引。10年來,該局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10余萬元,協調爭取項目資金860余萬元,實施村組公路硬化、水利設施改造、黨群服務中心升級等基建工程,同步布局光伏發電、油茶種植、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大主導產業。
在“金葉油茶園”示范基地,800余畝梯田式油茶林綿延山野。“過去這兩畝荒坡地只能種點紅薯,現在油茶樹成了‘搖錢樹’!”脫貧戶梅啟衛算起增收賬:單油茶一項年增收超3000元。
文春華介紹,在鞍子嶺村,800多畝荒山變身油茶基地,以“基地+農戶、大戶承包、專業合作社”等經營模式,每年為村集體增收3萬余元。“金葉油茶園”“金葉光伏園”“金葉產業園”是該局幫扶的特色項目。“金葉”系列產業項目已創造就業崗位70余個,帶動周邊500多戶村民增收致富。
一業興,引來百業旺。湖北燁庭建設有限公司等企業紛至沓來,目前,村內有民營企業6家,家庭農場、專業種植合作社13家。文春華說,“我們的小目標是突破100萬!”
滋養文明“根脈”
2015年,市煙草局駐村干部潘顯齊就開始駐村幫扶,一待就是8年。潘顯齊說,“剛開始,鄉親們喊我潘主任,現在都喊我老潘。”在全村759戶村民心中,潘顯齊就是鞍子嶺村的村民,大事小情都愛找他商量。
潘顯齊介紹,除了設施改善與產業牽引,鄉風文明建設同樣是幫扶的重點。
在鞍子嶺村的“金葉兒童之家”,來自市煙草局“金葉紅風”志愿服務隊的青年志愿者們,正向小朋友們宣講安全知識。“金葉兒童之家”,不僅是孩子們玩耍的地方,還成了他們的“安全屋”“文化倉”。除了益智玩具、運動器材,最顯眼的就是角落整齊的書柜。“金葉書屋”里既有兒童讀物,也有生活百科類刊物等。
文春華介紹,每到暑假,村里的孩子們就來這里做作業、看書、玩益智游戲,家長們都很放心。市煙草專賣局的志愿者們通過學業輔導、知識宣講、游戲互動等方式,與村里的孩子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設立“金葉助學獎勵基金”,打造“金葉兒童之家”“金葉書屋”“金葉學堂”等特色文化窗口……市煙草局以多元文化活動,浸潤鄉村文明風尚,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精神動能。
鍛造接力“鏈條”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市煙草局為什么能堅持10年幫扶不松勁,接力的“鏈條”擰得越來越緊?“既是政治責任,也是社會擔當”,松滋市煙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局長凌志雄說,該局一直以來堅持加強“金葉紅風”黨建品牌建設,以文化“軟實力”筑牢鄉村振興“硬支撐”。
凌志雄介紹,目前該局已形成“1+3+N”文化矩陣,即“1”個核心——“金葉紅風”黨建品牌,“3”大支柱——“青松”廉潔文化、責任煙草文化、人才創新文化,“N”個特色子品牌——金葉學堂、青松講堂、周末課堂”等。
從組織黨員到鄉村開展講政策、講技術、講案例,做示范、做幫扶、做調研的“三講三做”活動,到實施“支部+項目”責任制,機關黨支部結對幫扶金葉光伏園提質、油茶產業鏈延伸、文旅終端開發3個鄉村振興項目,從資金投入到技術幫扶,真正把幫扶做到群眾心坎里。
市煙草局將新增標準化油茶種植基地近500畝和40千瓦屋頂光伏電站,不斷探索“生態+農業”新模式,讓脫貧攻堅成果更鞏固,鄉村振興更有力,在服務支點建設的征程中貢獻更大的力量。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