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漫過大悟縣豐店水庫,水面浮光躍金。一只羽翼綴著流霞的朱鹮俯身掠過,長喙輕點,蕩開圈圈漣漪。“快看!今年新出生的幼鳥在學捕食!”保護區技術員胡明壓低聲音,望遠鏡里胭紅色的翅膀正迎風舒展。岸邊蘆葦叢中,十余臺相機快門聲如密雨般響起。
(圖為林間朱鹮,靈動翻飛)
朱鹮歸巢:構筑生態堡壘,青山煥新顏
時間回溯至2021年,2只“東方寶石”從河南董寨自然保護區遷徙至此。為留住這群國寶級精靈,大悟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把下游十幾個旱包田改成養殖魚塘,堅持少砍樹多栽樹,盡量不打農藥,換來山青水綠,由此,20多只朱鹮先后在此筑巢安家。四年守護終獲回報——根據保護區最新監測數據,大悟縣野生朱鹮種群已增至40余只,其中自然繁育幼鳥17只,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朱鹮棲息地。
“朱鹮對環境和水質要求極其苛刻,是生態的‘試金石’。”工作人員說道。伴隨朱鹮保護,全縣生態治理同步推進,近四年來,完成“綠滿大悟”“精準滅荒”14.32萬畝,實施濕地生態修復與補植造林5410.6畝,全縣河庫整體水面潔凈度均達到95%以上。保護區內,森林覆蓋率顯著提升,多種瀕危鳥類重返棲息。優質生態引來人流,沿濕地涌現出7家農家樂,木質觀鳥臺架滿攝像機。“旺季時房費翻倍仍一床難求!”豐店鎮“鹮棲小院”老板李紅梅介紹,去年僅觀鳥客就帶來營收十余萬元,帶動周邊7戶村民吃上了“生態飯”。
(圖為游客捕捉朱鹮翩飛瞬間)
翼動產業:珍禽IP賦能,有機農業增值
在宣化店鎮朱鹮觀測點,來自深圳的攝影團包下整棟民宿。“守了三天拍到朱鹮育雛,值了!”團長楊小貝展示著相機。
嗅到商機的村民積極轉型,農房改造觀鳥客房、考取向導證,連農家菜也植入“朱鹮元素”——“朱鹮食譜”。
為守護朱鹮棲息地“舌尖安全”,保護區外延區發展了百畝有機農場。黃站鎮稻農李建國笑看鴨群在秧苗間穿梭。
“它們是活體除草機,糞便還是天然肥料!”遠處兩只朱鹮悠然立于田埂,宛如質量監工。朱鹮對環境的苛刻要求,成為這片土地生態健康的最佳“代言人”。其穩定棲息于此的事實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生態認證。依托這一生態優勢背書,稻鴨香米成功獲得國家有機認證,價格躍升至15.8元/斤,年銷量達7600噸。“上海客戶點名要‘朱鹮監護田’產的米,煮飯滿屋清香!”李建國手機訂單不斷。
(圖為依托生態環境外延生產的農產品)
在朱鹮IP加持下,大悟農業公司開發出胚芽米、即食米粥等高附加值產品;“鹮棲”品牌將香米、蜂蜜、山茶油組合成“生態禮盒”,直供高端商超。“去年全縣有機農產品整體溢價超35%,相關銷售額突破數十萬元。”相關負責人展示的報表上,增長曲線清晰可見。
數字振翼:云端架橋,拓寬“出山路”
面對生態產品“出山路窄”,大悟縣煙草專賣局積極搭建數字橋梁,創新打通銷售“最后一公里”。
城關鎮“金葉”便利店內,朱鹮主題生態專柜引人駐足。LED屏實時播放保護區實況,稻鴨香米包裝印著朱鹮剪影,掃碼即可觀看種植紀錄片并直接線上下單。
大悟縣局聯合農戶,在轄區內多家合作零售戶店內設立了“朱鹮生態農產品自提點”。“過去游客買特產要跑遍鄉鎮,現在線上下單,家門口的便利店就能提貨,方便極了!”一位正在自提點取貨的顧客說道。店主經過培訓,不僅熟知產品故事,還成了推介生態價值的“生態品鑒師”。
針對農戶數字技能短板和消費者便捷購買需求,大悟煙草開發《手機變身新農具》課程,手把手教農戶拍產品短視頻、開網店;同時,依托煙草成熟的零售網絡,精心挑選位置便利、信譽良好的零售戶設立自提點,構建起“線上展示下單+線下便捷自提”的融合網絡。稻農王海濤從“揮鋤頭”轉型,運營著粉絲2.7萬的抖音號展示生態稻田和朱鹮,顧客線上下單后,可選擇到就近的零售戶自提點取貨,他自產的香米年網銷額已輕松破萬。“朱鹮用翅膀帶動生態,我們更要借好數字東風和實體網絡!”他笑指晴空。
(圖為便利店內鄉村振興特產展示區)
暮色四合,朱鹮歸林。保護區的電子圍欄閃爍微光,農家樂燈火次第亮起,便利店自提點的訂單數字如星跳躍,這片紅色熱土,正借朱鹮之翼掀起綠色變革。那群掠過山水的緋紅精靈,不僅銜來生態復活的密鑰,更托起老區百姓振興的熾熱夢想。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