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東方煙草報》刊發了以“東方彥”署名的評論文章《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5月11日,國家煙草專賣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國煙草總公司總經理張建民對該評論文章作出批示。
幾乎在同一天,比特幣(Bitcoin)價格開始從高位迅速下跌。
這似乎純粹巧合。
這似乎又早有預兆。
有一種說法:當買菜大媽都開始討論股票的時候,說明股災就要來了。
比特幣,亦然。
東方彥,并非具有獨特的上帝視角。
自2013年開始,歷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強調要“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2021年全國煙草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也首次明確將“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作為煙草行業年度目標任務。
半年后,《東方煙草報》發表上述評論文章,則更顯深意。
近年來,國產雪茄煙發展勢不可擋,如日中天。
尤其,國產雪茄煙葉開發與應用重大專項啟動以來,國產雪茄煙葉發展更是日趨火熱,全面開花。
無論是雪茄煙商業批發銷售量、銷售額,還是雪茄煙葉種植面積、工業調撥量——這些主要經濟指標均超乎想象的漂亮。
于是乎,國產雪茄煙及國產煙葉原料市場,沉浸在一片樂觀的氣氛之中。
圣賢老子在《道德經》最后一章寫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那么不禁要問,雪茄市場的繁榮之美,信與不信呢?
從內部數據,即國產雪茄煙產量和商業批發量來看,雪茄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蒸蒸日上的。但反觀雪茄的社會庫存、區域內外流情況、市場流通價格,一些雪茄產品的繁榮,還存在著與市場實際需求不匹配的“水分”。
真的繁榮,必定是建立在旺盛的需求上的,而不是積壓在供應鏈環節的“水池”之中。
因此,推動國產雪茄市場穩定、可持續發展,需要從供應端著手,開發和供應更豐富、更能滿足需求的產品;也要從開發消費需求著手,大力宣傳雪茄文化,營造雪茄氛圍,拓展茄客群體;更要從平衡的供應響應機制著手,確保投放精準到位。
“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煙草產業深度融合和創新應用”是一劑良方,準確獲取和分析消費者數據,需要在大數據和新零售等有所突破。
擠掉“水分”的需求,才能真正牽引供給,才能保障穩定、持續繁榮發展。
擠掉“水分”的國產雪茄煙“市場”,才是國產煙葉原料真正的“導向”。
科學規劃和布局煙葉生產種植,合理平衡科研和生產重心,顯然是各大雪茄煙葉產區需要積極思考的課題。
當年,國內光伏產業,在未充分考慮國內市場有效需求、全球供應鏈劣勢等客觀因素的情況下,大搞無序擴張,最終一度出現嚴重的結構性產能過剩。
國產雪茄產業,是否會步“當年光伏”之后塵?大概率不會。
因為,只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質量重于數量”,完全可以保持審慎樂觀。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