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蘭克·利亞內薩(Frank Llaneza,1920~2010),畢亞松雪茄公司(Villazon & Co.)原合伙人。弗蘭克出生于美國佛羅里達坦帕,與許多同時代的雪茄制造商一樣,一生經歷了雪茄業的起起伏伏,但他的成就超越了同時代的競爭者,被公認是洪都拉斯雪茄的“教父”。
初涉江湖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還在上高中時,15歲的弗蘭克就被父親何塞安排課后到施瓦布·戴維斯雪茄工廠(Schwab Davis)上班,從打掃地板到給煙支頭部打孔、裝盒,熟悉工廠各項業務。當時,這家工廠是坦帕規模較大的雪茄工廠之一,何塞擔任廠方經理,并于1920年與幾個合伙人一起創立了畢亞松公司。
高中畢業后,弗蘭克獲得部分獎學金,準備前往喬治敦大學繼續深造,但因當時仍處于經濟蕭條時期,他的父親希望他早日參加工作,將來能夠接管畢亞松公司。盡管十分不情愿,弗蘭克最終還是接受了父親的建議,1936年起正式到畢亞松公司上班。
開始,他的主要任務是往返古巴,跟隨古巴當地一家煙葉加工商何塞·蘇亞雷斯(Jose Suarez)學習煙葉種植、發酵加工、分級及配方設計等技術,并由此結識了不少雪茄界名人。
二戰爆發后,弗蘭克在美國海岸警衛隊服役了4年半,退役后重新進入畢亞松工作,并于1953年接管了公司。當時,公司合伙人僅剩下弗蘭克、他的父親及哥哥喬(Joe),弗蘭克負責監督50名雪茄卷制工人生產,喬負責公司日常管理,他父親則選擇在周末到工廠免費上班,一個人承擔起煙支顏色分選及裝盒等工作。
適時轉型
戰后,剛開始走向復興的雪茄業突然遭到美國政府大量傾銷戰時雪茄剩余庫存的嚴厲沖擊,價格與成本的嚴重倒掛使得坦帕當地大批雪茄工廠破產倒閉。畢亞松公司則非常幸運,他們正好趕上二戰期間定購的雪茄加工設備到貨,于是迅速轉向生產價格低廉的機制雪茄。
在公司發展進入上升期后,弗蘭克趁機兼并了多家工廠及其品牌,包括何塞·阿朗戈公司(José Arango & Co.)、巴斯迪洛與迪亞茲(Bustillo & Diaz)、哈瓦那首選公司(Preferred Hawana Co.)和安東尼奧公司(Antonio Co.)等。
1950年代,畢亞松公司日產量由1萬支~1.5萬支增加到2.5萬支,其中大部分為手制雪茄。雪茄品牌也從初期的畢亞松、古巴別墅(Villa de Cuba)拓展至邦塞斯(Bances)、伊頓(Eden)等。煙葉原料主要使用奧利瓦煙草公司(Oliva Tobacco Co.)采購加工的古巴煙葉,埃德加M.卡爾曼的父親——小約瑟夫·卡爾曼同時供應部分康涅狄格外包葉。
快速發展
1955年,埃德加M.卡爾曼的哥哥——時任菲莫煙草公司副總裁的約瑟夫·卡爾曼三世主動上門找到弗蘭克,請求其代為加工本森海孜機制雪茄,這項新業務成為畢亞松公司發展歷程上的轉折點。
1956年,弗蘭克出資收購非古巴商標埃爾雷伊·戴爾蒙多和A.阿萬斯之花(Flor de A.Allones)。
同年,弗蘭克在紐約與菲莫公司商談加工業務時,一位朋友建議他上門拜訪丹碧公司(Danby)創始人丹·布盧門薩爾(Dan Blumenthal,時為古巴煙葉和雪茄經銷商)。兩人一見如故,并約定由布盧門薩爾獨家代理邦塞斯品牌。
1958年,弗蘭克的哥哥喬退休并退出公司經營。弗蘭克決定改組畢亞松公司,布盧門薩爾順利地成為畢亞松公司合伙人。
1959年,通過布盧門薩爾居中協調,弗蘭克有意從古巴移民帕里西奧家族手中收購龐奇、奧約·德·蒙特雷、貝琳達等商標。但家族族長費爾南多·帕里西奧(Fernando Palicio)一直幻想有一天能夠返回古巴,因而并不愿意出售。經過協商,畢亞松公司開始生產使用100%古巴煙葉的帕里西奧之花(Flor de Palicio)雪茄,并支付帕里西奧家族相應版稅。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