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雪茄的人越來越多,嘗試抽雪茄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不過和國外不同,我們國內雪茄文化是斷層的,絕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中是沒有雪茄文化熏染的,也就是最近幾年才慢慢在重構雪茄文化,很多抽雪茄的人都是在摸黑前行,很多時候需要靠自己探索,不管是雪茄知識、專業度還是對雪茄評判等等。
有些不抽雪茄的認為抽雪茄的人很裝、很假,有些老雪茄客也會認為新雪茄客抽雪茄的時候太裝,認為他們抽雪茄的時候呈現出一種不自然的裝,抽雪茄的時候好像鄭重其事的樣子,認為這種表現其實是一種無知的裝。比如有些雪茄客看不慣有人抽雪茄的時候叼著雪茄,雪茄翹上天的樣子;有的雪茄客看不慣有人抽雪茄一板一眼,恨不得帶著白手套點雪茄;有的雪茄客看不慣有人抽一支雪茄,振振有詞的說出十幾種味道體驗;有的雪茄客看不慣有人只認識高希霸其他一概不知……
也會遇到不抽雪茄的人質疑說,不就是抽根煙嗎?至于要求怎么點、怎么抽、怎么剪、怎么拿……那么多講究,至于嗎?是不是有點裝?
我自己覺得,抽雪茄有點裝其實并不是一個問題,
是的,抽雪茄確實是有點講究,雪茄的規范其實就是在“裝”,雪茄的規范本質是一種“禮”,而禮就是一連串的裝。禮這種人際日常的行為規范,界定了什么場合該做什么事,依據什么步驟來做。一個人放棄自己的天性,限制自己的沖動、欲望和動物性去符合外在的程序要求,其實這都是裝,所以裝很必要,它可以內化。
我一直認為抽雪茄適度的“裝”是必須的。沒有人天生懂得鑒賞雪茄,特別是我們國內現在抽雪茄的這一代,沒有經過雪茄文化的浸染。雪茄歷史有數百年,有自成一體的雪茄規范,同時世界上有上萬種不同的雪茄,更不用說那些雪茄隨著時間變化多端。每一個剛接觸雪茄的人都面對無窮的未知。點燃一支雪茄,擺出一個自己不太習慣的姿勢,這雖然帶有一點虛榮感,但這種裝很必要。沒有人天生具備鑒賞雪茄的慧眼,絕大多數都是學出來,而學就牽涉勉強自己。勉強必然伴隨著不適應和不舒服,即便費工夫和心思還得堅持。這是讓抽雪茄內化為自己習慣的必經之路。
剛開始接觸雪茄有樣學樣,可能會讓人覺得勉強勉強,裝一裝。可慢慢的雪茄抽久了之后就會對雪茄專業,顯得自然,結論就是“偽久了也就成真了”。
雪茄世界里面有一句話叫做,抽的少一點,抽的好一點。這句話的內核其實也是一樣,那就是既然喜歡了雪茄這種生活方式,那就不妨講究一點,講究其實就是從裝開始。不過講究一點,一點就行了,畢竟雪茄只是一種日常。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