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雪茄,總給人高端、奢華的印象。長久以來,消費雪茄似乎是一種彰顯身份的象征,這或許是傳統手工卷制賦予的高端價值感。
不過,并不是每支雪茄都是手工卷制的。相似的外表下,也可能藏著一顆機制的“芯”。手工雪茄品質高,當然是茄客們的首選,但有限的產能無法滿足大眾消費的需求。在全球工業化的背景下,機制雪茄應用而生。
想要了解手工和機制雪茄的區別,先要明白雪茄的結構。
無論是手工還是機制,雪茄都分為三層結構,從內到外依次為Filler、Binder和Wrapper,中文通常譯為茄芯、茄套和茄衣。其中茄芯是一支雪茄口感和品質的決定性因素,而茄衣是一支雪茄中最值錢的部分。
茄芯(Filler):
顧名思義,就是雪茄最里面的部分,混合不同種類的煙葉折疊而成。機制雪茄的茄芯是機器切制的,被稱為短芯;手工雪茄一般采用整張煙葉來制作茄芯,被稱為長芯。
Tips:茄芯決定了一支雪茄口感和品質,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獨特的茄芯配方。
茄套(Binder):
包裹茄芯的部分,也被稱作粘合層,將茄芯緊緊裹在一起,用于固定茄芯的結構,形成雪茄的形狀。沒有茄套,茄芯就四散開來。除了粘合作用外,茄套也擔當一定的風味來源。
茄衣(Wrapper):
人靠衣裝,雪茄也靠“衣”。茄衣是成本最高的部分,是一層薄如蟬翼的特種雪茄葉。由于苛刻的種植要求,茄衣所使用的煙葉單價會比茄芯、茄套煙葉要高出不少。
同時,茄衣是雪茄最脆弱的部分,必須經過特殊處理使其變得彈性柔軟,方便卷煙師卷制。
上面是原料上的異同,主要的區別是茄芯形態,當然茄套和茄衣的品質也會有所不同。
除此之外,手工和機制雪茄最大的區別就是制作方法了。
手工雪茄,按照茄芯、茄套、茄衣和茄帽等流程,全靠人手來制作,卷制時間要比機制產品長很多,需要的人也更多。
不同的卷煙師,不同的煙葉配比,卷制的松緊度、美觀度,會呈現出不同的味道體驗和層次變化,加上一定時間的發酵醇化,口感會更加圓潤、富有層次感。
缺點是價格相對較高,單支價格在數十元以上;保存環境較為苛刻,需要存放在相對濕度約為70-72%、溫度為18°C的保濕盒中。
機制雪茄,則全部由機器完成制作,包括茄芯、茄套的制作、整體的卷制,追求的是生產效率。這種機械化的生產方式,讓雪茄變成了工業化制品,自然就少了一些雪茄該有的溫度。
當然,機制雪茄的優勢就是價格實惠,能讓普通人消費得起。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機器也會篩選掉不合格的原料和產品,能夠保持產品的相對一致性,符合工業產品對口感穩定性的要求。
缺點是會出現燃燒不均勻的情況,抽吸體驗受到影響。加上茄芯一般都比較短,雪茄長度不能太長,醇化價值也會大大降低。
總之,無論是手工還是機制,都會有優缺點。適合自己的,才是更好的。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