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雪茄的過程中,一些雪茄愛好者或許曾有過那樣一刻——當煙霧繚繞間,一股突如其來的惡心感悄然侵襲。
這種感覺,既像是空腹飲茶后的微微不適,又似醉酒后的眩暈與虛汗,我們便戲稱之為“醉雪茄”。
在這看似矛盾卻又充滿魅力的體驗中,雪茄,這一無酒精之物,何以能觸動如此復雜而微妙的生理反應?
醉雪茄 尼古丁與缺氧的雙重侵襲
在雪茄的世界里,醉雪茄并非罕見現象,它如同一位不期而遇的老友,總在不經意間提醒我們,享受的同時亦需保持一份敬畏與適度。
而這背后,主要歸因于兩大“隱形推手”——尼古丁的微妙作用與缺氧的悄然侵襲。
尼古丁:一把雙刃劍
尼古丁,這位雪茄中的靈魂人物,既是吸引無數雪茄客的魅力所在,也是導致醉雪茄的“罪魁禍首”。
煙葉中的尼古丁含量,是直接影響雪茄味道的關鍵因素——尤其是那些來自植物頂部、更加濃烈的Ligero煙葉,它們為雪茄增添了獨特的韻味,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尼古丁含量。
它是神經系統的“激情使者”,能迅速穿越血液的屏障,直達大腦,引發一系列生理反應。
但當它的濃度超過身體的承受閾值,惡心、頭暈、乏力、心悸乃至虛汗等癥狀便接踵而至。
尼古丁過量是也導致暈茄的主要原因,英語里用來描述暈茄的專有名詞就叫:Nicotine Buzz(尼古丁醉)。
因此,對于初嘗雪茄或抽吸方式不當的朋友而言,過量吸入尼古丁無疑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
尼古丁的作用,宛若一位精湛的調酒大師,能依據用量的差異,精心調配出三種風味迥異的“雞尾酒”效應:
一級尼古丁體驗:輕如咖啡因的微醺,它讓思維更加敏捷,感官更加敏銳,卻無咖啡因帶來的緊張與焦慮。當雪茄中的尼古丁含量略高于日常,你或許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清醒與愉悅。
二級尼古丁挑戰:仿佛小酌幾杯后的微醺,頭暈與頭痛悄然而至,卻少了酒精帶來的歡愉與放松,更多的是一種沉穩與內斂。
三級尼古丁冒險:這是一次真正的“挑戰”,如同暈車、暈船的劇烈反應,頭暈目眩伴隨著汗水與惡心,仿佛身體在向你發出警告,提醒你已超越了極限。
當然,個體對尼古丁的耐受度也是影響醉雪茄的重要因素。每年抽幾次雪茄的人,與幾乎每天都抽的人相比,可能更容易出現醉雪茄的現象。
同時,身體分解尼古丁的能力也因人而異,這進一步增加了醉雪茄的復雜性。研究表明,理論上尼古丁對身體的影響會在4小時后逐漸消失,但這段時間內的體驗,卻足以讓人銘記。
缺氧:無形的“窒息”
而缺氧,則是另一位導致醉雪茄的“隱形殺手”。
在封閉或通風不暢的環境中,或是抽吸過于急促、過深,都可能讓身體陷入缺氧的困境。
雪茄燃燒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這位“不速之客”會悄然干擾血液中氧氣的運輸,使得身體組織難以獲得足夠的氧氣,從而引發一系列缺氧反應。
此外,過于急促或深吸的抽吸方式,也會讓肺部不堪重負,無法有效處理大量的煙氣,進一步加劇缺氧癥狀。
缺氧導致的醉雪茄,往往表現為頭暈、乏力、惡心,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干嘔等不適感,仿佛置身于高原,卻少了那份高原的壯麗與自由。
應對之策 優雅與智慧并存
面對醉雪茄,我們無需恐慌,更不必因此放棄對雪茄的熱愛。只需掌握“三要四不要”的秘訣,便能輕松應對,讓每一次的雪茄之旅都成為一場愉悅的盛宴。
三要:慢、通、選
1.要慢
慢,是雪茄的哲學。一支羅布圖尺寸的標準雪茄,足以陪伴你近一個小時的時光。
最佳的抽吸方式,是每30秒左右抽一口,既能讓雪茄的煙氣在口腔中停留片刻,充分品味其韻味,又能控制抽吸的節奏,避免雪茄燃燒過快,產生過于辛辣的味道。
若你尚未掌握這份節奏,不妨參考網上的“333雪茄抽吸法”——吸三秒、在口腔中停留三秒、呼出三秒。
當然,這并非不可動搖的金科玉律,手中的雪茄若濃度偏高,節奏自應更加悠長。
每一口的間隔,也應根據雪茄的風味強度靈活調整,20秒至40秒不等,全憑你的味蕾與感受。
2.要通
通風,是雪茄的呼吸。雪茄,這位純煙葉的貴族,燃燒時釋放出大量的煙氣,若不能有效排散,便會隨著自然的呼吸悄悄侵入你的肺部,帶來一種被困住的不適感。
因此,選擇一個通風良好的環境至關重要,特別是當多人共聚一堂,享受雪茄時光時,更是不可忽視。
秋冬季節可適當開窗,同時還可以使用一些抽氣扇、空氣清新機等加強空氣流通的設備。
讓煙氣隨風而散,讓每一次呼吸都自由而暢快。
3.要選
選擇,是雪茄的藝術。在尚未完全適應雪茄之前,切勿急于挑戰那些濃烈至極的款式。
逐步進階,從溫和的品牌或型號開始,慢慢過渡到更濃、尼古丁強度更高的雪茄,讓身體與味蕾逐漸適應。
另一個小竅門是,在點燃之前,讓雪茄在雪茄盒或雪茄柜中“透氣”一段時間,仿佛是為它進行一次預熱。
同時,對于尺寸的選擇要謹慎。盡管不能單純地根據雪茄的環徑來判斷其尼古丁含量的高低,其受煙葉種類、數量、發酵過程等多種因素影響。
但通常越是小環規的雪茄,往往有著更強烈的雪茄味道和更高的尼古丁含量,因此每口之間等待的時間,可以稍長;而對于大環徑的雪茄,新手若想嘗試,不妨將剪口剪得小一些,確保每一口的煙氣都恰到好處,不會過于猛烈。
四不要:空腹、干抽、咀嚼、過量
1.不要空腹
空腹之時,胃最為敏感。雪茄的煙氣,雖不過肺,卻會隨口腔的嚼動悄悄進入胃中。若此時胃中空空,煙氣便成了“不速之客”,引發強烈的不適感。因此,抽雪茄之前,不妨先墊墊肚子,讓胃有所準備。
2.不要干抽
抽雪茄,是一場味蕾的盛宴,怎能少了飲品的陪伴?無論是水、咖啡、威士忌還是果汁,都能成為你抽雪茄時的最佳伴侶,它們能保持口腔的濕潤,讓煙氣不那么“直接”,讓每一次的抽吸都更加順滑與愉悅。
3.不要咀嚼
雪茄,不是口香糖,切勿咀嚼。尼古丁與焦油,會在咀嚼的過程中迅速被口腔吸收,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若你摸到雪茄中有小硬塊,那是焦油與其他物質在煙霧中積聚的地方。若它嘗起來苦澀,且你開始感到惡心,不妨放下這支雪茄,讓身體稍作休息。
4.不要過量
雖然丘吉爾、弗洛伊德等大雪茄客每日抽雪茄的數量令人咋舌,但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一天三支已是不小的數目。適量,是享受雪茄的關鍵。一天一兩支,既能滿足對雪茄的渴望,又不會給身體帶來過多的負擔。記住,雪茄,是生活的調味品,而非必需品,享受它,但切勿沉迷。
結語:
醉雪茄,或許是一次不經意的“意外”,但它卻教會了我們許多生活的哲學。在雪茄的世界里,我們要學會慢下來,品味每一口的韻味,學會選擇適合自己的節奏與方式;,學會對生活中的一切保持敬畏與適度。雪茄,不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美好與享受的同時,也要關注身體的感受與健康的平衡。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