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段時間里,行業翹首以盼的靴子逐漸落地。個中細節不必贅述,問題是經歷2021年的漫長低迷后,行業將會進行怎樣的轉向?
我們匯總了目前行業最新的變化趨勢,為大家總結了行業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產品出海,更多企業加快外貿轉向
最開始對海外的關注在于行業的“內卷式”過于激烈,而海外還存在相當大體量的市場,正如此前艾媒咨詢數據顯示,國內市場僅占全球的10%左右。無論是最近舉辦的產業高峰論壇還是早些時候的IECIE,行業的目光越來越多瞄向海外市場。
新規草案相關內容雖對國內市場有所限制,但是整體是鼓勵企業出海參與全球競爭的。以目前的供應鏈實力和品牌力而言,尤其是在香精香料、加熱不燃燒技術上與海外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這是行業亟待提高的部分。
參考手機產業的出海之路,從鼓勵創新、鼓勵研發的角度看,意味著行業內擁有知識產權、研發生產能力的企業在出海方面更易獲得批準和扶持。
挖掘電子霧化的更多可能性
伴隨監管方向的出臺,產品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但依據草案,不含煙堿的草本霧化、低溫本草等新品類只要不被認定為電子煙堿傳送系統,便不屬于電子煙范疇,這也給了許多企業切入新賽道的方式。
此外,電子霧化產品不僅可以利用原先行業內的舊渠道,也可以脫離行業傳統的門店束縛,乍看上去確實未來一片光明。
但是需要注意,如果是大健康產品需要獲得對應批準文號才可以投產,經營上與電子煙也不盡相同。未來一段時間將是草本霧化就研發實力、生產能力等維度開啟新一輪“內卷”的時期,我們期待這一品類的表現。
企業更加注重布局供應鏈
此前我們便提到,監管方向對上游供應鏈實力強勁者屬利好。往后無論是油煙霧化的霧化液、霧化桿還是加熱不燃燒的煙彈、煙具上存在任何產品轉向,都得看供應鏈上游的研發生產能力。
除了監管方向外,這一年的行業低迷也體現出煙民需求升級,但品牌的研發生產實力不足以支撐的矛盾。因此最近各品牌開始整合供應鏈資源,自行建廠推進產品研發生產。
但是短時間內行業依賴上游供應鏈的局面不會改變,“貼牌”式的代工品牌仍會存在,有能力布局全產業鏈的企業仍少之又少。不過在“靴子”即將落地的過渡期內,做到研產銷一體的部分品牌將迎來可觀的市場認可和增長。
完善的供應鏈布局是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必經之路,供應鏈也許才是未來需要抱緊的真正大腿。
品牌、貿易商開始關注海外建廠
關于海外建廠我們曾報道過正反兩方的觀點交鋒。正方認為,通過海外建廠可以合法避稅,便利外貿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反方認為,海外建廠需待到監管落地再行打算,工廠離不開深圳周邊的配套供應鏈資源供應。
實際上無論正反,建廠一說也是建立在零部件可以以較低成本運往海外且目標地存在產業園區等配套設施的前提下的。相比之下,聯通海內外建立完善的外貿渠道如海外建倉、經銷等相對更靠譜,但是對體量的要求較高,不具備普適性。
可以確認的是,國內仍是世界最優秀的電子煙生產地之一,至于往后會否成規模在海外建廠,我們拭目以待。
企業逐漸加強專利布局
提到專利布局,就不得不提到國際巨頭在加熱不燃燒系統上的專利封鎖——在HNB煙支結構、材料、器具等環節已建立極深的專利池,專利早已成為巨頭之間市場競爭的武器。
專利布局則是立足于企業發展,從宏觀上將專利和知識產權管理與戰略發展需要相結合的產物,立足點在企業本身。其中方向各異,操作方法也需要因地制宜,如保護核心技術,需要對技術所在領域充分研究,提煉所有可能的方案包括替代、變劣、前沿等,并申請布局。
專利布局重點可能是保護市場、保護核心技術產品、提升競爭力以及破除市場壁壘等,作為技術產業,電子煙行業的專利布局任重道遠。
一次性迎來增長點
除了在海外疫情背景下迎來爆發外,一次性在國內也可能迎來增長點。
封閉式換彈逐漸難以激發煙民興趣,開放式一眼能看到未來,從業者目光只能落在此前不怎么受待見的一次性之上。趁著海外產品研發的東風,一次性口數容量一直持續增加,口感口味也有所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存在的口數虛標以及一次性爆發后帶來的環保問題。
由于過于依賴海外市場,一次性品類存在被消費者裹挾的現象,典型的就是消費者對續航的需求誕生了口數虛標的問題。而污染問題則源于大量廢棄的一次性產品中的電池,依照目前的處理技術標準,廢棄鋰電池仍不存在妥善的處理方式。
棉芯或將迎來大爆發
以當下的行業現狀,部分關注電子煙行業的研究者推測,從鼓勵行業發展的角度,國內相關管理或許會從以成本倒逼行業進行技術革新的角度進行制定。
我們不難分析得出,電子煙行業嚴控生產企業、嚴控生產規模和技術升級、改造將成為必然,在這樣的背景下,想要控制霧化彈的制造成本,某種程度上就意味著更多的投入。而棉芯煙彈就是現有的原料成本更低的霧化彈制造方案
棉芯煙彈面臨的技術壁壘是無法大規模自動化生產,一旦實現自動化生產,成本還將被進一步攤薄。從成本和利潤兩個方向出發,我們不難分析得出,國內棉芯換彈產品的市場未來應該會有極大地增長空間。
加熱不燃燒迎來增長點,品類精細化
加熱不燃燒系統下的加熱卷煙早已被海外市場證明了其成功,國內受限監管而誕生的低溫本草品類在重度煙民角度雖然無法媲美加熱卷煙,但據我們了解,低溫本草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而且更易于轉化老煙民。
在國標征求意見稿中,也從定義上也從老版本“煙液”更新為“霧化物”,這意味著未來很可能形成加熱卷煙與民營企業專注低溫本草的情況。國內低溫本草品牌的出海現狀足以證明,低溫本草是能夠占據一定市場份額的。
此外,加熱不燃燒同樣存在更多方向拓展的可能,某位知情人士表示,固體加熱相比液體霧化在中草藥有效成分釋放并為人體所吸收上更具優勢。
專賣店逐漸以品牌直營的形式存在
我們此前便聊到過,商場店未來可能面臨很多問題。即便是對于相關宣傳物料的限制留有空間,但專賣店相對單一的 SKU 導致的盈利模型不健康,也可能使得更多店主逃離專賣店。
專賣店是否還會存在?至少以目前單一品牌帶來的坪效不足的現狀來看其必然面對轉型。在我們和一些品牌方以及代理商的交流中了解到,不少品牌方已經將專賣店視為維持品牌形象的一環,扮演試用講解、品牌展示的角色,但出貨更多還是依賴其他非自營渠道。
集合店將逐漸成為主流
集合店的趨勢早已顯現。我們曾多次報道過,早在新規落地前便有多品牌和終端店主開始了集合經營的嘗試。產品性上說,產品同質化帶來的客戶流失是專賣店的顯性問題,經營上說,單一品牌也不符合傳統的快消邏輯。
而新規落地后,資質許可歸屬于店主而非品牌方,外加由統一平臺進行產品的規劃,這意味著品牌和店主間的話語權平衡發生了變化。此外,依法納稅成為必然,意味著渠道利潤會一定程度上壓薄,通過更多SKU提升成交率也是可以預見的趨勢。
擁抱監管,期待未來。以上是我們經過一年的內容創作與最近一段時間與多位從業者交流所得,如有其他想法,歡迎各位從業者與我們交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