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還做電子煙嗎?”“不做了,進廠打螺絲去。”
3月16日,一位電子煙專賣店店主向藍鯨財經記者打趣道。
據悉,2021年以來,我國相繼發布并完善了電子煙相關國標和管理方法。其中,近期新出臺的《電子煙管理辦法》規定,將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意味著,自3月11日開始,電子煙行業將在45天時間內完成重建。
電子煙行業專家陳中表示,監管的出臺,有利于行業規范,只有嚴格規范下,整個行業才能合規前行,遵守同一個規則,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不管是國內市場,還是出口海外,都將繼續為經濟做貢獻。監管的出臺,也是對電子煙身份的一種認可,是可以做,而不是被禁止,有利于外界重新認知電子煙,消除以往的偏見。
不過,行業向陽之下,有部分一線電子煙經營者表示,受口味限制的影響,自身生計或將面臨沖擊。在記者的采訪中,多位電子煙從業者坦言,已打算去完庫存就正式告別這個行業。但同時,也有部分經銷商坦言,還會堅守下去,直至市場完成洗牌。
電子煙將迎來集合店階段?業內稱轉型時長或承壓
近十年來,電子煙行業如同坐上過山車,在“市場”和“政策”的雙重推動下,經歷了數次大起大落。從無序爆發到有序競爭,在多輪優勝劣汰后,行業逐漸走向正軌。
3月11日,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電子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將于5月1日正式施行。至此,2022年電子煙行業第一層監管面紗被揭開,行業正式步入有法可依的規范化發展新階段。
據悉,《管理辦法》共六章四十五條,明確了電子煙的定義和監管對象,由國務院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國電子煙監督管理工作,負責制定并組織實施電子煙產業政策等。
同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電子煙生產、銷售、運輸、進出口和監督管理等活動都做出了規定。包含對電子煙生產、批發和零售主體實行許可證管理,對電子煙銷售實行渠道管理,建立電子煙交易管理平臺,規范電子煙銷售方式。
其中,第二十條指出,取得煙草專賣零售許可證具備從事電子煙零售業務資格的企業或者個人應當在當地電子煙批發企業購進電子煙產品,并不得排他性經營上市銷售的電子煙產品。
一位電子煙專賣店店主向記者表示,這可能導致“專賣店”失效,轉向做集合店,而前期的裝修投入等將成為沉沒成本。
“目前的說法是共同銷售其它品牌,統一歸煙草局管轄,后面會取消代理商性質,就像超市里面買中華也賣利群。”該店主如是說。不過,他也指出,太多專賣店,還需要時間改過來。
據陳中描述,在近期的調研中,電子煙店主表示,最焦慮是現在該如何為電子煙店鋪申請煙草制品零售許可證,目前缺乏這方面的辦證細則,此外,店主還擔心5月生效后,之前進的貨品是否還能繼續銷售,包括水果味煙彈和不具有兒童鎖功能的大量煙桿。
“如果5月1日生效后無法銷售這些產品,無疑會造成很大一部分損失,店主現在最希望的是,5月監管生效以后,再有一個緩沖期,比如2到3個月,可以將門店的壓力緩慢釋放,并同時做好合規。”陳中如是說。
而除此之外,“辦法”還提到,將對電子煙產品質量進行全程管理,建立電子煙產品技術審評和跟蹤追溯機制,上市銷售的電子煙產品與通過技術審評的產品信息應當保持一致等。
業內人士表示,這意味著電子煙行業的管理更加規范化,行業門檻也被推高,在此背景下,一批沒有研發能力及管理能力的中小品牌或將被篩選出局,市場集中度提升。
非煙草口味電子煙將退出市場,引發囤貨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出臺的《管理辦法》中,明確禁止了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產品,同時,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和可自行添加霧化物的電子煙。
而對于口味的限制,也是近期引發市場熱議的話題之一。
艾媒咨詢調研數據顯示,中國電子煙消費者更偏好豐富的水果、食物等口味的電子煙,其中,最喜歡的電子煙口味是水果味,樣本調查中,占比達68.5%。
圖片來源:艾媒咨詢報告
而本次禁銷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意味著包含水果味在內的其他口味電子煙產品,將逐漸退出市場,這一期限,在今年五一。
這也引發不少電子煙消費者的囤貨潮。前兩年剛由卷煙轉向電子煙的小桃,向記者表示,為避免之后無煙可買,自己已囤了足夠兩年時間消耗的產品。
此外,來自北京的小許也表示,自己和身邊朋友都在瘋狂囤貨。據她描述,自己有朋友一口氣買了兩百盒煙彈。“現在誰有庫存誰就是老大,要以后真買不到非煙草口味的電子煙了,我就只能找其他的替代方式了。”小許如是說。
而集中性的囤貨,也引發電子煙煙彈價格的水漲船高。上述專賣店店主向記者透露,目前部分產品在供貨端就已上漲三分之一。“現在除了在專賣店還能以相對常規的價格拿到以外,其他渠道都是翻倍漲的。”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認為,電子煙的不同口味有可能吸引青少年。從社會公共性角度看,限制口味將有助于保護未成年人。
不過,與此同時,艾媒的調查數據顯示,只有近4成電子煙消費者偏好煙草口味電子煙或對口味沒有特別偏好,如監管政策對口味煙嚴格限制,則可能面臨超一半的電子煙消費者流失。
在此前發布的《2019年全國青少年煙草調查》中,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曾明確承認,好奇心是青少年嘗試電子煙的最大原因。不過,其中也指出,減少讓青少年“一時興起”的機會是防止青少年使用的有效辦法,而非限制口味。
至此,市場對于電子煙口味限制的討論仍然不絕,而該項規定最后究竟如何執行,藍鯨財經記者也將持續關注。
山寨產品泛濫風險存在,電子煙監管之路任重道遠
無論最終走向如何,不可否認,電子煙口味的縮減,將直接導致行業銷量下降。
據媒體報道,多家電子煙專賣店店主表示,在門店產品銷售中,煙草口味的占比僅1%、5%等。深圳某電子煙一線經營者也向記者表示:“等手上的產品賣完,就考慮轉行了,或許,會去工廠打螺絲吧。”他無奈笑道。
不過,并非所有店主都有轉行念頭。一位YOOZ專賣店的店長向記者表示:“還會繼續做這一塊。其實電子煙行業2021年4月開始就不太好掙錢了,主要是進入的人太多了,魚龍混雜,這次管理辦法出臺也能幫助洗一洗市場,等人少了,就會好一些了吧。”
而談及口味禁令實施后的打算,他坦言:“現在還不知道,不過我猜到時候肯定會有很多打擦邊球的人,比如偷偷搞通配煙彈啊,還有推什么煙草葡萄味之類的,只要不是在正規廠商下面拿貨的話,辦法多得很。”
談及口味禁令實施后可能存在的風險,陳中指出:“其中之一是可能黑市會起來,非法產品進入市場,不受監管,會帶來更大的健康隱患。”
據悉,2019年,美國麻薩諸塞州出臺禁止在該州銷售調味電子煙產品的法案,并希望通過該禁令來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產品侵害。
但由于需求不減,走私貿易和黑市交易蓬勃發展。2021年,當地執法部門緝獲了超20余萬件通過走私等方式非法進入該州的電子煙產品。央廣網在報道中指出,當煙民獲得口味電子煙的正規途徑被斬斷,隨之而來的是蓬勃發展的走私貿易和黑市交易,大量不受監管、質量堪憂的電子煙流入麻薩諸塞州。
在研究作者、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阿比蓋爾·弗萊德曼表示,禁令只限制了青少年購買,卻沒有從思想上根除青少年的吸煙動機,尤其很多青少年本身就吸煙,口味禁令迫使他們重新用回卷煙。
“我理解決策者推行電子煙口味禁令用心良苦,但若因此增加了青少年吸煙率,間接促使未成年人使用卷煙,一樣會對公共健康構成威脅。”該教授如是說。
基于此,陳中指出,要從思想上根除未成年人對電子煙和吸煙的動機,終結他們的好奇心,減少朋友和家人的示范效應。這也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難題。
“我建議是應該針對未成年人有更多的煙草教育課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告知危害,告知好處,只有消除了偏見和不透明,才能讓人重新認識到這個行業。”陳中如是說。
回顧電子煙過去幾年的發展,其中交織著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消費者利益得不到保障等行業亂象。而如今,電子煙監管法制化的開啟,勢必會讓電子煙行業進入規范發展的新時代。
不過,業內人士認為,有效的監管才是行業長遠發展的基礎。未來,隨著電子煙管理辦法與國標的相繼出臺,也對行業監管的落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