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電子煙管理辦法》和《電子煙》強制性國家標準即落地1周年。
這一年中,國內電子煙市場從生產、批發到銷售的各個環節,都納入到了煙草專賣管理體系;
這一年中,調味產品退出市場,然而“奶茶杯”、“可樂杯”等非法產品暗流涌動,不斷蠶食國標產品的市場空間,給國標產品的推廣帶來不小的壓力,監管部門開展了多輪專項整治活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尚無法杜絕此類產品的生產與流通;
這一年中,國內電子煙消費進入寒冬期,主要品牌銷量一跌再跌、幾近谷底;生產企業紛紛轉向海外市場,總體保持了較高的增速,特別是一次性產品快速打開了新局面。
近期,有研究機構就國內電子煙發布了調研分析報告,給出了一些全新的視角來觀察電子煙消費。據媒體報道,該研究由上海交大推出,覆蓋國內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總樣本量達2000人。
本文將對其中的一些觀點進行摘要,僅供讀者參考。
非法產品禁而不絕,國標產品用戶僅四成
報告顯示,調研發現僅40%電子煙用戶主要使用國標產品,非國標產品依舊是消費主流,顯示電子煙灰色產業鏈規模龐大。
在近期被使用的非國標產品中,88%為換彈式調味電子煙,其中最多的為水果/薄荷味煙彈,占比高達37%。
同時,調研還發現用戶普遍對電子煙監管政策了解較少。例如,對于“禁止銷售除煙草口味外的調味電子煙”知曉率僅為40%;近10%的用戶對監管政策完全不了解。
電子煙用戶學歷收入較高,九成是資深卷煙愛好者
該報告顯示,我國有約1690萬電子煙用戶。調研中發現國內電子煙用戶以接受過高等教育、中高收入、非體力勞動者為主,89%的用戶擁有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61%的用戶月收入在7000元以上。同時,國內92%的電子煙用戶是老煙民,即先使用卷煙,后轉向電子煙。
改用電子煙后,近七成自報健康有所改善
據報告統計,調研中有68.1%的人由卷煙改用電子煙后,自報身體整體健康狀況有所改善,其中18.6%的用戶認為 “明顯改善”,49.5%認為“稍微改善”。
其中,國標產品用戶中有30.3%自報改善,非國標產品用戶中僅有23.9%表示該癥狀改善。對此,該報告認為,《電子煙》國家標準對潛在有害物質和添加劑的使用做了更嚴格規定,因此國標產品的安全性可能更高。
需要注意的是,約1%的用戶自報使用電子煙后身體狀況變差,主要表現為口干、口苦等。
以上是該報告的一些重要觀點,由于沒有公開更多的調研數據,無法得到更多有效的信息,因此僅供大家參考。
比如該報告認為電子煙對非煙民吸引力較小,不清楚調研樣本是否充分考慮青少年對非國標產品的消費情況,鑒于果味、薄荷等非國標產品的吸引力,筆者對此觀點存疑。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