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隨著監管政策落地執行,國內電子煙行業彷佛被扒掉了“底褲”,無論是代工企業,還是品牌方,都回到了最初的模樣。
當然,近幾年國內電子煙野蠻生長形成的泡沫,勢必是要破滅的,水分越早擠掉越好,讓電子煙回歸監管之下的消費屬性,是電子煙產業的根本之道。
在電子煙行業,代工(OEM/ODM)企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其具備研發能力、生產能力,為電子煙品牌解決了后顧之憂,尤其是前些年降低了準入門檻和成本;另一方面,代工企業也培育著自有品牌,對市場起到了一定的補充作用,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競爭。
回望2023年,從上半年的“跌入深淵”,到下半年的“觸底反彈”,其中代工企業的表現引來市場高度關注,也逐漸從幕后走向前臺。在大量輕資產化的品牌方退市后,代工企業們只能繼續堅守,轉向海外要市場。
國內較為知名的代工企業有思摩爾國際、嬴合科技、勁嘉等上市公司,還有一眾未上市企業。得益于上市報告機制,能夠獲得相對全面的企業經營狀況。以上市企業為例,匯總整理電子煙代工的最新情況,為研究2024年電子煙市場走向提供些思考。
海外一次性產品暴漲,換彈式價穩量降
2023年,國內市場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了,主要看海外市場消費變化。總體來看,一次性產品繼續保持較高增速。
與此同時,換彈式產品整體增速放緩,主要是受到了一次性產品的競爭,還有部分市場的政策限制,比如美國FDA對薄荷醇發出MDO。
此外,開放式APV產品的銷量也實現大幅提升,有報道稱思摩爾國際的APV業務在2023年Q3實現40-50%的增長。所謂APV產品指的是體積更大、電池續航更高、功能更多的電子煙,適合充滿個性的DIY玩家。
技術小幅迭代升級,拉升了產品利潤率
2023年,多家代工企業發布新一代的產品,其中一次性產品的優化升級最為明顯,普遍升級到大口數產品(2ML/1000口),英美煙草的VUSE甚至推出了5000口的產品,消費者的體驗得以升級。
以前一次性產品以棉芯產品為主,2023年部分企業開始替換為陶瓷芯,在大規模生產上能更好地實現自動化,利潤率得到大幅提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產品增長的源動力不在于是什么“芯”,主要在于相對低廉的價格,迎合了海外市場消費者收入下滑、消費降級的痛點,以及部分市場相對寬松的監管環境。
國內&海外,冰火兩重天
借助于海外市場的快速增長,很多代工企業在2023年的營收尚可接受,畢竟國內市場的表現“聊勝于無”。
具體來說,以一次性產品為主或者只做一次性產品的企業接住了“潑天的富貴”,比如多個海外市場銷量霸榜的ELFBAR品牌,母公司為愛奇跡,其代工企業為金龍機電。相關報道顯示,愛奇跡營收規模來到了200億級。
而以換彈式產品為主、一次性產品為輔的品牌,相對來說會稍顯遜色,不過海外市場的營收也在增加,以思摩爾國際為例:
據雪球“知常容小吳”透露,預計2023年思摩爾國際營業收入為118.57億元,同比-2.37%;其中,ODM美國為37.73億元,同比持平;ODM中國為2.721億元,同比-87.89%;ODM其他國家和地區為60.65億元,同比+30.15%;APV為17.47億元,同比+19.17%。
2024做好預判,不要盲目跟風
資本的貪婪,在電子煙上表現的淋淋盡致。監管政策出臺前,是一哄而上;新規落地后,又一哄而散。一次性產品火爆后,又是“舊調重彈”。趕上一次性風口就是有“遠見”,沒有及時押寶“一次性”便被視為“慢一拍”,妥妥的投機性。
電子煙賽道不是只有一次性產品這一個品類,應該要有全局思維,一時的風光不是長久之道。不到一年的時間,多國表示將對一次性產品展開政策研究,在青少年保護、環保方面做出限制。一旦政策收緊,一次性產品將很快丟掉市場。
所以,2024年代工企業不應盲目跟風,把全部注意力壓在“一次性產品”上,還是要多元化下注,在換彈式、APV、CBD、加熱不燃燒等賽道上選擇適合自己的品類,分攤未來的風險。
此外,也要研判海外市場的監管政策的變化,及早在青少年保護、電池回收、口味合規等方面做出可行性預案,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