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N news 2月6日報道,韓國國會立法調查處近日發布報告指出,合成尼古丁電子煙應被納入煙草稅征收范圍,以解決當前稅收公平性問題和潛在健康風險。
根據韓國現行法律,煙草被定義為以煙草葉、莖、根等為原料的產品,而合成尼古丁電子煙由于不使用煙草原料,因此未被納入煙草定義范疇。這導致合成尼古丁電子煙在韓國未被征收煙草稅,也未受到煙草相關法規的監管。韓國國會立法調查處認為,這種法律漏洞違背了稅收公平性原則,同時也忽視了合成尼古丁電子煙的健康風險。
據韓國國會立法調查處統計,由于合成尼古丁電子煙未被征稅,韓國在過去四年間累計損失了約3.3895萬億韓元(約合245.6億美元)的稅收。2021年,韓國未對合成尼古丁電子煙征收的稅款為5358億韓元(約合39.69億美元),而到2023年,這一數字已增至1.1249萬億韓元(約合78.41億美元)。此外,合成尼古丁電子煙的健康風險也引發了廣泛關注。由于其未被納入煙草法規監管,合成尼古丁電子煙可以在網絡和無人售貨機等渠道自由銷售,甚至可以向青少年出售。韓國國會立法調查處指出,合成尼古丁電子煙可能誘導青少年吸煙,并增加其對傳統煙草產品的依賴風險。
目前,全球多數國家已對合成尼古丁電子煙實施監管。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電子煙應與傳統卷煙受到同等嚴格的監管。全球已有34個國家禁止電子煙的銷售,121個國家實施了廣告禁令或稅收政策。美國自2022年4月起將合成尼古丁歸類為煙草產品,并禁止向21歲以下人群銷售。
韓國企劃財政部已于去年底向國會企劃財政委員會提交了對合成尼古丁進行監管的意見。然而,由于韓國國內政治局勢的動蕩,相關監管措施的推進受到一定影響。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