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單憑一個字眼
就蘊含多種含義,若再與其它字相組成詞語
則表達的詞義更不盡相同
?中國上下五千年?
?漢字經過漫長歲月的演變?
?到今日,才逐漸形成一定的體系?
?而今天
我們要探討的“煙”字
也便是經過歲月洗禮、
時光淬煉而沿用至今
- "煙"字發展史 -
?Part 01
“煙”即為火氣
在我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中,提到:“煙,火氣也。”這里對煙的解釋即為它的本義:煙=火氣,是物品燃燒時產生的氣體。
因此在此基礎上,衍生了生活中常見的:煙霧、煙霞、煙花、煙波、煙塵、煙村、煙郊、煙云、煙景等等。
直至近現代,國人才漸漸統稱為煙。
?Part 02
“煙草”=“蔓草”
同樣,古時候的煙草也并非現在的煙草。
在很多文人墨客中都可以尋出蹤跡,比如:唐代黃滔《景陽井賦》有”臺城破兮煙草春,舊井湛虧苔蘚新”之語,宋代陸游《小園》有“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枯陰陰一徑斜”等諸如此類的詩句。
這些“煙草”,皆都是指煙霧籠罩的草叢,也就是蔓草的意思。
直至明代,方以智的《物理小識》使用“煙草”一詞,是文獻中最早表示今天我們所說的“煙草”這一名稱的。
Part 03
國外“煙”字起源
隨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煙草逐漸走出美洲。
但當哥倫布及其跟隨者第一次見到這一新鮮事時,感覺怪異的是“人吸入煙氣”這一行為,而并不是“點燃煙草本身”的行為。
所以給哥倫布等人留下印象最深的稱呼是印第安人所說的“Tabaco”。
“Tabaco”:印第安人對他們手中吸入煙氣的一種“丫”形植物空管(下面裝入煙卷,上面兩管對著兩個鼻孔吸入煙氣)的稱呼。
這也是西班牙文中“Tabaco”的來由,這樣煙草被帶回歐洲后,英文就寫作“Tabacco”,成為全世界大部分地區對煙草的通稱。
Part 04
我國“煙”的來源
那么,為什么漢文化圈都不按世界通行的稱呼行事,而將其稱為煙呢?
這是依據我國古時對煙的定義(“煙”即為火氣也)得來的,另外日本在稱其“淡巴姑”的同時,又稱為煙,這個文字由海上傳入我國。
黎士宏在《仁恕堂筆記》中就很明確地寫道:“煙之名始于日本,傳于漳州之石馬。”煙草、煙葉等名稱當然也就由之而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