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民間有一條謎語:身穿綠袍頭戴花,到老被人捆又扎。勒的小臉黃又紫,專和碳火結親家。這謎底就是“煙”,煙草是關東人的親密伙伴。
早期的長白山,各族先民,種種行幫在大山淘金、放排、挖參、狩獵,而這種種活動,都是和殘酷的大自然打交道。煙點燃后能使毒蛇懼怕,使蚊蟲遠飛,這就大大幫了山里人的忙。每當挖參人發現了人參,把頭就喊:“打火堆!點蚊煙!”這時,小打(小幫手)要給把頭點上一支煙,讓把頭叼著,邊挖邊抽,小打在一邊給他扇扇子,風把煙一刮,飄在把頭的頭頂,他就開始專心地“抬參”了。
在東北,冬天的雪很大,很冷,行幫之人常常呆在大車店、把頭屋、工棚大房子、地倉子、地窖子、跑腿窩棚等地方“貓冬”。冬夜寒冷、漫長,干什么呢?抽煙。抽煙是一種“營生”,大伙邊抽邊嘮,消磨長夜和光陰。這樣,煙和關東人結下了深厚的情緣。
關東男人們貓冬抽煙,女人呢?同其他各地一樣,關東的女人們是勤勞的,她們要參加繁重的體力勞動,抽煙成為她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成為一種習慣,大姑娘,小媳婦也不例外。這是關東的一道風情。一些關東姑娘十七八歲就叼個大煙袋,表明她們從小就參加了生產和勞動,是個勤勞的姑娘。東北民間的大秧歌里常常出現一個老太婆舞動著大煙袋,給人的印象是火爆有趣,她做姑娘時一定也叼過大煙袋!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