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們總是這么講:請記住那些在你落魄時還對你保持關心的人。這才是值得你用一生來相處的朋友。歐陽修的《朋黨論》中說道,“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真正的朋友不是因利益結識,而是因為志同才走到了一起,這樣的朋友在你騰達時也許不會過于顯眼,可是在你逆境時卻會出現在你身邊,鼓勵你繼續前行。這樣的朋友可能不多,但是更加值得珍惜,鄧小平總理在落魄時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一個朋友。
小時候關于鄧小平的有一首歌,歌的內容是說他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可是那時候的我卻始終不能理解這個圈的意義。在之后隨著對近代歷史的了解才知道,這么一個圈畫的是多么的明智。
中國第二代領導集體中的核心人物之一鄧小平,在前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甚至可以說不被大多數人認可。他并沒有被經歷的三起三落所打敗,反而證明了他所堅持的道路,在這樣的大起大落中鄧小平不僅堅定了自己,更加明白了朋友的真諦。
在逆境中的人最能夠被激發出更多的力量,同時也更能甄別出身邊朋友的人品。鄧小平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才有了更豐富的人生。在他29歲時,年輕的他是盲目并且堅決的擁護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也正因為此,他遭受到了“左翼”人員的批斗。當時已經是江西省委宣傳部長的鄧小平不僅被撤職,更是被關進了監獄,直到遵義會議之后才到了事情的尾聲。
在之后又一次大落,后果更加嚴重,不僅再次被撤職,還連累了全家人還他一起去偏遠地帶進行改造,這時候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可能早就放棄了。但是當時的鄧小平沒有,他不止一次像毛主席反應,希望能夠讓自己繼續工作,后來得到主席肯定才恢復了副總理的職位,身在偏遠地帶的他卻始終放不下工作,放心不下國家。
最后一次的大落是在十年動蕩的尾聲,被打倒的鄧小平卻不可能被打敗,他最后仍然為自己成功平反。其中在他最落魄困難的日子,還是在被派到偏遠地區勞動改造的日子,那時候已經沒有往日風光的他,回到北京之后并沒有幾個人愿意去看他,但尤太忠是少數愿意去看他的人。
尤太忠是13歲就參軍的河南人,他從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都有經歷,而和鄧小平留下深厚情誼就是在大別山戰役中。尤太忠的人品在部隊是出名的以誠待人,很多人對當時這個驍勇善戰的戰將都有著不錯的評價,可是即便如此在當時的節點上選擇去看看自己的老政委鄧小平,也是賭上了自己未來前途。他身上背負著不小的壓力的,畢竟沒有人能肯定鄧小平之后的處境會變成什么樣。
在鄧小平結束改造回到北京的當天,知道了這個消息的尤太忠就獨自去見了他。這次見面是鄧小平本人都沒有想到的。因為鄧小平清楚的知道自己當時的特殊情況,與誰見面都可能會拖累別人,所以在見到尤太忠的同時,就問道:“在這時候你竟然還敢來見我?”
尤太忠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看著自己的老政委如今的落魄模樣難免有些心疼,他說鄧小平可是他的老政委啊,說完就想讓鄧小平抽一根煙,但是鄧小平比尤太忠的動作更快。當尤太忠看到他拿出的煙卻是更加難過,心里不是滋味的他從鄧小平住處回來后,就費勁力氣地買了幾條中華煙,又去了鄧小平的住處。
鄧小平又一次見到尤太忠的時候,臉上的驚訝并沒有比第一少,他看著面前的五條中華煙,心里覺得自己當時確實沒有看錯人。到了后來鄧小平恢復原職,而尤太忠也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同時又和鄧小平的友情不減當年,正是這么一個重情義的人,才讓鄧小平在落魄時感受了不同尋常的溫暖。
結語
“朋友”二字不單單只是酒場上吃喝的點頭之交,更是無論你身處什么境地,他都能夠在你身邊,順境時替你鼓舞,逆境時助你成長。就如鄧小平他們兩人的友誼是因為革命產生,無論是哪一方的起落都沒有改變他們之間的感情,這對于現如今的我們同樣是彌足珍貴,令人向往的,希望我們都能結識到彼此欣賞,無關于利益的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