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02年直到1941年,英美煙草公司在中國一直保持明顯的銷量優勢。在整個民國時期,英美煙草公司主要的競爭對手是華資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不同時期,這家巨型跨國公司也必須與其他外國公司競爭,諸如美國的利吉特和梅爾煙草公司、英國的阿德斯煙草公司和日本的東亞煙草株式會社。
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他中國卷煙公司,特別是華成煙草公司,成功地與英美煙巨頭競爭。像英美煙草公司一樣,大多數國內的中國卷煙制造商將他們的總部和工廠設在上海、天津、煙臺或漢口等條約口岸城市。但與英美煙草公司不同的是,中國公司通常將目標受眾縮小到特定的潛在顧客群體。有些像華成煙草公司一樣,將卷煙作為高端奢侈品銷售給那些擁有大量可支配收入的人,或者雖然預算較少但渴望向上層流動的人。其他公司則側重于那些處于社會經濟底層的人群,為其提供極為廉價的卷煙。無論針對富人還是窮人,中國卷煙公司只有在成功開拓出英美煙草公司力所不及的縫隙市場時才能生存下來。
從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貨卷煙制造業急劇發展。據估計,在1912年到1936年之間,華資工廠的卷煙機和工人數量以每年26%至30%的速度增長,卷煙產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誠然,這種增長并不是連續的,而是遵循1905年至1906年間第一次抵制洋貨運動期間確立的一種模式:在激烈的政治運動時期,許多中國卷煙公司得以建立,但當民族主義狂熱的潮流消退時,這些公司只會遭遇英美煙草公司有力的競爭。
因此,華資卷煙工廠的數量在1905年至1908年之間激增,當時成立了20多家機制卷煙公司。這些公司相比于英美煙草公司都很小,在抵制運動時得以擴張。類似的高潮也出現在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而一旦抵制運動結束,英美煙草公司卷土重來,就迫使大多數華資公司宣告破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