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后期,新的卷煙生產和銷售技術的發展促進了跨國煙草公司的建立和成長。這些公司廣泛尋找新市場,試圖將機制卷煙推廣到全世界。然而,在包括亞洲一些地方在內的許多社會中,卷煙本身并不是新生事物。吸食包裹在樹皮或樹葉中的少量煙草,這種習慣首先是由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開始的。大約從1660年起,在印度洋東部、印度尼西亞群島和馬來半島都發現了自制的卷煙和雪茄。17世紀的西班牙人在美洲或東南亞遇到了這種消費模式,隨后他們也開始吸食一種包裏在上好紙張中的煙草。在19世紀30年代,這些卷在紙中的煙草傳入法國,在那里被重新命名為卷煙。不久后,法式卷煙開始出現在各種文化背景中,例如,19世紀40年代出現于俄國和英格蘭,19世紀50年代出現于埃及,而大約在美國內戰時期出現于美國。
在兩項關鍵性的技術創新——烘烤和機械化生產開啟現代大規模銷售卷煙的時代以前,預先卷好的卷煙仍是昂貴的奢侈品,專為富有的消費者生產。直到19世紀中葉,全世界各地的農民普遍將煙草晾干或曬干。這些加工方法不太可靠,使煙葉的質量差別很大。在19世紀40年代,弗吉尼亞州皮埃蒙特地區和北卡羅來納州的沙質土壤造就了一種被稱為“烤煙”的品種。這些地方的美國生產者開始利用煙道管加工他們的作物,這些煙道管將爐子產生的熱量傳遞到烤房。新方法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質量,并生產出更易于吸入的煙草。美國內戰結束之后,北方的煙草公司開始將烤煙和已經用于手工卷煙的土耳其煙草混合,從而以更低的成本制造頂級卷煙。
自卷煙機在19世紀80年代發明之后,卷煙才在世界范圍普及。這類產品首次出現于1881年,由詹姆斯·彭薩克開發。兩年后的1883年,一家位于布里斯托的英國公司——惠爾斯公司開始用彭薩克的機器生產卷煙,第二年,美國煙草公司(ATC)的負責人詹姆斯·杜克邀請彭薩克在位于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的工廠裝置他的發明。最熟練的手工卷戶每天可以生產大約3000支卷煙,而彭薩克卷煙機每天可以生產大約12萬支。只要高效運轉,該裝置可以每分鐘生產200支卷煙。
用標準化的美國和土耳其混合煙草填充的機制卷煙,生產成本僅為手工卷煙的一小部分,由此生產規模得以大幅擴張。在19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包括惠爾斯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在內的英美兩國的煙草公司,通過廉價多銷的方式,將大量產品銷售給中低收人的英美消費者。后來這兩家公司和幾家其他公司用這種非常成功的方法向海外市場的消費者銷售統一質量的卷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