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煙是工業時代第一批大規模銷售的產品之一,經常被認為是現代消費文化中同質化力量的典型代表。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品海”“孔雀”或“紅錫包”在中國市場上無處不在,這證明了全球資本主義的力量和潛能,可以將“傳統”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好或更壞。尤其是英美煙草公司取得了巨大成功,該公司向沿海條約口岸和內地的數百萬中國顧客提供機制卷煙,似乎為中國如何融人全球化工業經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例證,而提倡新消費文化和習慣的西方跨國公司發揮了中介的作用。消費偏好從煙絲和鼻煙轉變為卷煙,這被認為是“日常生活國際化”的一部分,是由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中國邂逅西式資本主義和現代歐美消費文化引起的。
雖然機制卷煙無疑是作為一種舶來品進入了中國條約口岸,而且現代中國卷煙業的建立主要是由于從美國、英國和日本引進了外國直接投資、進口工業技術,以及新型廣告和大規模營銷方式,但全球卷煙在中國地方市場的成功建立在以前打下的基礎之上。對于各種煙草制品,包括從國外進口的在內,中國已經存在一個成熟的跨區域市場,外國公司從中受益良多。早在英美卷煙公司將目光投向廣闊的中國市場以前,外國和中國的商號已經開始向中國進口手工卷煙。英美煙草公司的卷煙經過長途運輸,從上海運往內地,這給當時的觀察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長期以來中國商人將種植在偏遠邊緣地區的優質區城煙草運往東部沿海的消費中心,卷煙運輸的路線與之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此外,英美煙草公司在向中國顧客銷售卷煙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其關鍵在于依靠長期從事煙草買賣的中國經銷商和商號。
許多中國消費者接受卷煙是相當迅速和直接的,至少部分是因為許多中國消費者已經熟悉其他進口煙草制品。誠然,中國對于裝有美國或土耳其烤煙的高度標準化的機制卷煙并不熟悉,世界其他地方也是如此。許多中國煙草消費者很容易青睞于這種著名商品的新形式。一些早期的吸煙者,如19世紀80年代在天津做生意的廣東商人之所以為卷煙制品吸引,正是因為這些商品被認為代表西方,具有異域情調。其他人只有當卷煙“變成中國的”,才受到吸引。許多中國吸煙者喜歡有內置煙嘴的卷煙或者裝有國產煙草的手工卷煙,這些“傳統”產品的開發有助于這種中國化的過程。
當中國企業家建立本地公司,與英美煙草公司和其他國際公司競爭時,卷煙業本身也在本土化。在19世紀90年代過渡的十年期間,許多民族和國家的企業家都爭先恐后地進入新興的中國卷煙市場。在菲律賓做生意的華僑和外國商人在競爭中一馬當先,甚至在英美卷煙公司開始在華運營之前,就將用“呂宋煙”制造的手工雪茄和卷煙進口到南方的城市。1902年,帝國煙草公司和美國煙草公司合并為英美煙草公司,在此以后,這個巨大的企業集團幾乎所向無敵。即便如此,富有創造性的縫隙營銷使許多較小的華資企業活躍了一段時間,有些甚至得以蓬勃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