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的煙民吸食絲煙,原料為一半黃岡葉,一半廣濟葉,將煙葉加工成煙絲,配以少許香料,用煙斗煙桿等煙具吸之。后機制卷煙傳人,逐漸取代絲煙,且為煙民所接受。
機制卷煙,人稱“紙煙”、“香煙”,始為舶來品,時稱“洋煙”。清末外地商家駐團風水客帶入境內,始為自吸,后為生意人交際所用,或支或包地送給當地商行老板,開始流傳于民間,風氣漸開。
到民國初期,境內沿江集鎮團風、黃州、陽邏、蘄州等地商賈、豪紳地主、教師職員追求時尚,吸食卷煙,一般煙民經濟收入較低,仍吸絲煙。
水煙工具
五十年代中期后,煙葉為國家統購統銷物資,絲煙加工缺乏原料來源,加之國營卷煙工業生產的卷煙口味適中,攜帶方便,價格不高,迅速被煙民接受,卷煙消費群體擴大。
吸食絲煙要使用煙具,境內流行煙具可分兩類,水煙具和旱煙具。水煙具俗稱“水煙袋”,銅質,由水壺、煙斗、吸管組成。吸時將一撮煙絲捏成小球狀放入煙斗里,點燃后從吸管口處吸,煙氣過水人口,咕咕作響,吸上兩口,絲煙燃盡;稍提起煙斗,從吸管吹氣,吹出煙灰。由于水煙袋所用絲煙較好,煙具須日常清洗,此煙具多為富裕之家使用。
旱煙具俗稱“煙棒”,由煙斗和煙桿組成。煙斗多為銅或錫鑄成,也有在煙桿一頭橫向鉆一洞,安裝一個金屬皮做成窩狀,煙桿多為竹質(也有木質的),長短不等,長的約三、四尺,稱長煙棒,短的尺許,稱為短煙棒。煙桿一頭安有煙嘴,或銅或玉石。煙桿上系一煙袋(用布或皮做成,上面繡有花紋圖案)裝煙絲。
旱煙
簡易的煙棒用竹蔸子做成,將一根鐵絲燒紅,刺穿竹節,在竹蔸處橫向打一洞作煙斗窩。吸煙時將煙絲捏一撮,按入煙斗里,點燃吸上一兩口,煙絲燃盡,輕輕地將煙斗在木門檻、椅子腳或鞋底上磕兩下,除其煙灰。旱煙棒多為一般煙民所用。
不同身份的人所用煙具有優次之分外,吸煙儀態亦有不同。富裕人家吸煙,有專人裝煙點火和清洗煙具,“老爺們”坐在高椅上,蹺著二郎腿,邊吸煙邊喝茶。一個小煙童蹲著或坐在小板凳上,裝煙絲,輕吹“媒子”點火。
窮苦人煙具隨身帶,長煙棒掛于背后,短煙棒斜插于腰間。休閑或勞作間隙,卸出煙棒席地而坐或蹲在地上吸上一兩口了事。休閑時農人招呼熟人或朋友“ 吸煙”,意思是請他人坐一會聊聊天,干活時農人招呼他人“吸口煙”,意思是休息一會兒再干。
竹筒水煙
一般人家有親友上門訪談,主人讓座后,將裝好煙絲的旱煙棒送給客人,并為其點火,以示恭敬。冬天閑時常有多人圍坐在火坑邊,烘火、吸煙、聊天,煙棒則輪流使用,烘托出?一種親密無間的氣氛。富裕人家煙具多,侍候的人也多,客人們只管吸。
新中國成立前,黃岡(含新洲)境內有一種叫“煙擔”的行當,實為行乞的“煙花子”。鄉村集會,或哪家“紅白”喜事,或農忙季節,做“煙擔”生意的人會到場營生。他們挑著有茶水有煙棒的擔子,準備有絲煙和火具,專為人提供煙棒,裝煙點火,叫“喂煙”。
吸煙的人或操辦“紅白”喜事的主人給點小錢,有的大戶人家辦“紅白”喜事不讓“煙擔”進入家門,管事的給點小錢或吃的東西打發了事。
農忙的時候,“煙擔”們挑著擔子來到田頭地角,讓做農活的人吸煙喝茶,主人則給“草頭”(稻谷割下后,捆成一捆),富人給一擔,稍富的給一個,窮人家沒有“草頭”給,則給點別的東西。“煙擔”靠供人吸煙維持一家生計。五十年代后,境內“煙擔”消失。
境內吸食絲煙習俗因卷煙傳人而逐漸改變。卷煙有攜帶方便、吸食簡單、衛生等特點,其普及之勢較快。甚至有人稱,“男人不吸煙,比沒長胡子還難看”。到了結婚年齡,男人吸煙是成熟的表現,世俗不加非議,且有慫恿之嫌。
人們日常往來,社會交際,風俗禮儀無不有卷煙參與。日常生活中,人們吸煙隨意而行,除不能吸煙的環境外,想吸的時候從口袋里拿出煙來,銜上,點上,輕吸慢吐悠然自得。有的坐著吸,有的站著吸,有的邊走邊吸,有的一邊干活或與人說閑話還叼著煙,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吸完將煙頭放入煙缸里,或隨意丟在地上。卷煙供應緊張時候,有的將煙頭滅火后放在紙盒內,以便再吸。
境內流傳許多與煙有關的俗語:“飯后一支煙,快活似神仙”;“人閑無事,拿煙出氣”;“廁所一蹲,煙抽一根”;“喝酒不怕丟丑,抽煙不怕燒手”;“吸煙無常態,有癮隨意抽”。
吸煙是一種消費,它與人們的經濟收入、社會地位密切相關。有錢者或追求時尚的人吸好煙,吸得瀟灑,耍得痛快,無錢者吸差煙,精打細算,有一支吸一支,熬一天算一天。有人戲言:“干部抽‘紅金’,抽了一根又一根;社員抽‘長城’,一根煙做兩巡”;“縣長抽‘前門’,主任抽‘游泳’,社員抽‘長城’”。這反映了當時生活水平的差別。
“四個雞蛋買斤鹽,
鹽沒買成買包煙。
老婆指著鼻子罵,
硬著頭皮過兩天。”
卷煙憑票供應時期,境內買煙憑票,煙癮小的所領供應票還能滿足,煙癮大的“上半月不愁,下半月難熬,早早說情,靠朋友給票”。卷煙供應好轉后,人們口袋有錢,市場有煙,吸煙再不那樣無奈了。但普遍選擇中低檔次卷煙,與家庭收入相適應。
煙斗(袋)
境內曾流行“漢煙”,也曾流行過“云煙”,“大重九人人有,阿詩瑪抽點把,紅塔山不敢沾”。
社會交往中,“煙是介紹信”。習慣見面時先遞上一支煙,有利于打開僵局聯絡感情。出差在外的人,想搭便車到目的地,遞一支煙給司機,說幾句客套話,再道來意,事易成。交往習俗中遞一支煙是禮貌行為,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來客時,主人要遞煙、端茶、讓座。“茶沒茶、煙沒煙”則視為不禮貌。客走時道謝習俗用語:“多謝你的茶,多謝你的煙。多謝你的板凳坐半天。”日常交往中,男人們聚
在一起吸煙聊天,誰有煙拿出來,一人一支,邊吸邊聊,俗稱“煙酒不分家”。?一包煙發完了,當眾丟掉盒子可以理解;有煙不發,或獨不發一人,是對他人的不尊重,甚至因一支煙而闖出禍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