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中國人習慣用煙袋吸煙。
在中國,煙袋與鼻煙的使用幾乎是同步的。最開始使用的是竹管。據張燮《東西洋考》的記載:“煙初入內地,食者將草置瓦盒中點燃之,各攜竹管吸煙,群聚吸之其管不用頭。”清代陸耀在《煙譜》中說道:“煙管亦曰煙筒,北方直謂煙袋,其法截竹為筒。”
用煙袋吸煙最為簡便,也是中國出現最早的吸煙方式。它需要將曬煙和晾煙弄干后揉碎,故名“旱煙”,以與“水煙”相對。之后,中國出現了多種多樣的煙袋。
隨著時代發展,大城市的居民基本吸起香煙,在農村還能看到用煙袋吸煙的情景。筆者曾在云南農村,看到一位老人用的是一米多長的煙袋。這么長的煙袋自己是沒法點火的。當地徳高望重的老人喜歡讓別人為自己點煙。
各地的煙袋形狀不一,除用作吸煙外,還可以當成特產或古董賣。煙袋的長度從10厘米到1米多長不等。煙袋嘴和煙袋鍋既有金屬制作的,也有玉石、翡翠制作的。連接煙袋嘴和煙袋鍋的煙袋桿兒通常用木頭、竹子、金屬或動物骨頭加工而成。此外,每個少數民族的煙袋都獨具特色,這些已成為研究民族學的珍貴資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